[实用新型]一种亭式太阳能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5813.4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0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军;范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F15/00 | 分类号: | G07F1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电动自行车 充电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亭式太阳能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结构,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应用和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自行车充电主要的是插在市电上充电,而开到无市电的地方无法充电,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受到电力的限制,在无市电的条件下如何及时补充电量以便继续行驶是电动自行车电量供应所需考虑的问题。电动自行车无排放污染,但是其电力的产生过程却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采用太阳能作为电力来源既清洁环保又经济实用。因此,采用单一的小范围内的太阳能供电对于小型用电设备而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充电方便的亭式太阳能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亭式太阳能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结构,包括弧形亭罩,在弧形亭罩的两端安装有弧形管架,所述的弧形管架内设置有一组支杆,在弧形亭罩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在弧形亭罩的底板上安装有一组充电桩和蓄电池组,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与导线一端连接,导线另一端从弧形管架内穿过后与蓄电池组的正负极连接形成回路,各充电桩并联在回路中。
所述的弧形管架的下端折弯成圆盘形结构,各支杆一端焊接在圆盘形结构上,另一端呈扇形焊接支撑在弧形管架上。
所述的弧形亭罩是采用不锈钢板折弯而成的U型结构,弧形亭罩这种大平面设计,晴天可以遮挡阳光,避免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因被阳光直射而产生较大温升,下雨天可以遮挡雨水避免电动自行车和充电设备因淋雨而损坏,避免影响乘坐舒适性。
所述的充电桩正面设置有刷卡器或投币器,侧面设置有充电插座,其顶部设置有显示屏,因此,用户可选择刷卡、投币两种消费模式,并通过显示屏以获知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状态、预计充电完成剩余时间、充电完成所消费金额等信息。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弧形亭罩采用大平面设计,晴天可以遮挡阳光,避免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因被阳光直射而产生较大温升,下雨天可以遮挡雨水避免电动自行车和充电设备因淋雨而损坏,避免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选择刷卡、投币两种消费模式,并通过显示屏以获知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状态、预计充电完成剩余时间、充电完成所消费金额等信息。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作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结构的电力来源,而且不用布设电线,使得充电站变成可移动式充电站,且充电站的建造不会对城市既有市政、电力等工程造成影响,可实现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光电转换,实现能源清洁化利用的同时提高了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弧形亭罩,2-弧形管架,3-支杆,4-太阳能电池板,5-充电桩,6-充电插座,7-刷卡器或投币器,8-显示屏,9-圆盘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亭式太阳能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弧形亭罩1,所述的弧形亭罩1是采用不锈钢板折弯而成的U型结构,在弧形亭罩1的两端安装有弧形管架2,所述的弧形管架2的下端折弯成圆盘形结构9,各支杆3一端焊接在圆盘形结构9上,另一端呈扇形焊接支撑在弧形管架2上,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弧形亭罩1的整体强度。在弧形亭罩1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4,在弧形亭罩1的底板上安装有一组充电桩5和蓄电池组,太阳能电池板4的正负极与导线一端连接,导线另一端从弧形管架2内穿过后与蓄电池组的正负极连接形成回路,各充电桩5并联在回路中。所述的充电桩5正面设置有刷卡器或投币器7,侧面设置有充电插座6,其顶部设置有显示屏8。因此,用户可选择刷卡、投币两种消费模式,并通过显示屏以获知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状态、预计充电完成剩余时间、充电完成所消费金额等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5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