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铸造大型复杂铸钢件浇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6035.0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5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平;刘齐军;熊三华;郭雄斌;杨春;余松林;方烽;倪程成;丁大庆;朱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大型 复杂 铸钢件 浇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大型复杂铸钢件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大型复杂铸钢件铸造一般采用阶梯式浇注或者简单底注式, 保证钢水平稳流到铸件的每个位置即可,不需要设置集渣圈和数量较 多的内浇道。这种浇注方式具有制作简单、造型方便、容易操作等优 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只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的铸件,一旦铸件结构 及其复杂、异形,采用这种浇注系统浇注出来的产品易出现夹渣、冷 隔、浇不到等铸造缺陷。传统浇注系统的布置方式有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用于铸钢件浇注系统有一些,如CN203470827G公布的一种 新型铸钢浇注系统,包括钢球、V型通道、由上向下依次连接在一起 的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V型通道设置在浇口杯的边缘 处,V型通道倾斜设置,V行通道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角度为 10±1°,所述的钢球位于V型通道上,且V型通道上还放置一阻止 钢球下滑的挡块,所述的直浇道由上段、下段和连接上、下段的过渡 段构成,上段的直径大于下段的直径,直浇道的上段上还设有一补浇 道,补浇道与上段相连通,补浇道的浇注口与冒口相通;所述钢球的 直径介于直浇道上段的直径和下段的直径之间。它不适合用于大型复 杂铸钢件浇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 用性强、操作方便,能提高大型复杂铸钢件产品成功率、减少铸件铸 造缺陷的铸造大型复杂铸钢件浇注系统。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铸造大型复杂铸钢件浇注系统, 锥形浇口杯砖的出钢水口与直浇道对接,直浇道下端通过中间过桥与 集渣圈连接,集渣圈连接横浇道圈,横浇道圈上端均布数个内浇道, 内浇道上端与产品定子连接,产品定子上端设置多种型号进行补缩、 出气的冒口;直浇道的截面积<横浇道圈的截面积<内浇道的截面积。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锥形浇口杯砖的高度设置要高于产品型腔的 高度,浇包中钢水浇注到锥形浇口杯砖中,待钢水到达冒口高度1/2 处时,点冲冒口,钢水填满冒口,钢水流经集渣包圈时,钢水中的氧 化渣将被挡在集渣包圈的上端,纯净的钢水流进横浇道圈,经内浇道 分流导入定子型腔。
本实用新型布置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实用性 强,能提高大型复杂铸钢件产品成功率、减少铸件铸造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锥形浇口杯砖1的出钢水口与直浇道2 对接,直浇道下端通过中间过桥3与集渣圈4连接,集渣圈连接横浇 道圈,横浇道圈5上端均匀分布十三个内浇道6,内浇道6直接与产 品定子7相连。直浇道2的截面积<横浇道圈5的截面积<内浇道6的 截面积。
横浇道圈上端均布数个内浇道,内浇道上端与产品定子连接。产 品定子型腔7上端设置四种型号,进行补缩、出气的冒口,编号分别 为1#、2#、3#、4#。
直浇道2:横浇道圈5:内浇道6的截面积比为=1:1.4:6.9。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锥形浇口杯砖的高度设置要高于产品型腔的 高度,浇包中钢水浇注到锥形浇口杯砖1中,待钢水到达冒口高度 1/2处时,再通过点冲冒口以达到钢水填满冒口的目的,最终起到补 缩的效果。钢水经过中间过桥3迅速到达集渣包圈4时,钢水中的氧 化渣将被挡在集渣包圈4的上端,纯净的钢水流进横浇道圈5,从而 减少产品的铸造的夹渣。再经十三个内浇道6达到快速、平稳的充填 定子型腔。定子型腔上面分布的四种型号冒口起对产品补缩减少铸造 缺陷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6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组芯工装夹具
- 下一篇:一种叶片浇注系统组合用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