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视角的WTN型LCD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6181.3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3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梁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富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9F9/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莫莉萍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角 wtn lcd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CD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WTN型LCD。
背景技术
LCD(LiquidCrystalDisplay的简称,即液晶显示屏),LCD具有驱动电压低、功耗微小、可靠性高、显示信息量大、无闪烁、对人体无危害、生产过程自动化、成本低廉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显示器材,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仪器仪表上了。LCD中主要是依靠液晶的电光效应把电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可见信号。液晶在正常情况下,其分子排列很有秩序,显得清澈透明,一旦加上直流电场后,分子的排列被打乱,一部分液晶变得不透明,颜色加深,因而能显示数字和图象。而液晶的结构排布不同,使得LCD的种类很多,而WTN型LCD是现在常见的LCD中的一种。
WTN(WideviewingconeTwistedNematic的简称,即宽视角锥扭曲向列)型LCD,这一类LCD的显示对比度高,且驱动电压和功耗低,但是其可见视角有限,在使用中会造成用户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比度高,结构简单,而且能进行全视角显示,实用性强的全视角的WTN型LCD。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全视角的WTN型LCD,包括WTN型盒厚、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其中上偏振片、上玻璃基板、WTN型盒厚、下玻璃基板和下偏振片依次连接,WTN型盒厚的厚度为2.8μm—3.2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WTN型盒厚的厚度,并让其配合其他结构使用,使得其显示角度大于人眼的可观察角度,即用户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内容都不会出现盲区,本实用新型能进行全视角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而且显示的对比度高,并且能实现全视角显示,实用性高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WTN型盒厚包括WTN型液晶、上PI定向层、下PI定向层、框胶、上ITO导电层和下ITO导电层,其中上ITO导向层、框胶和下ITO导向层依次连接,上PI定向层、WTN型液晶和下PI定向层均位于框胶内,且依次连接。液晶选择WTN型液晶才能达到全视角显示,框胶用于限制液晶的位置,而上、下PI(Polyimide的简称,即聚酰亚胺)定向层是为了让LCD分子有序排列使LCD的显示可靠,而上、下ITO(IndiumTinOxide的简称,即氧化铟锡)导电层能增强上玻璃基板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同时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及紫外线及红外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WTN型液晶的折射率为0.080—0.090。在该折射率下的WTN型液晶能获得更宽的可见视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上PI定向层的摩擦角度为0°—45°。而在该摩擦角度下的上PI定向层能获得更宽的可见视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下PI定向层的摩擦角度为0°—45°。而在该摩擦角度下的下PI定向层能获得更宽的可见视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全视角的WTN型LCD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全视角的WTN型LCD,包括WTN型盒厚1、上玻璃基板2、下玻璃基板3、上偏振片4和下偏振片5。上偏振片4、上玻璃基板2、WTN型盒厚1、下玻璃基板3和下偏振片5依次连接,而WTN型盒厚1的厚度在2.8μm到3.2μm之间。
WTN型盒厚1包括WTN型液晶11、上PI定向层12、下PI定向层13、框胶14、上ITO导向层15和下ITO导向层16。上ITO导向层15、框胶14和下ITO导向层16依次连接,并形成一个盒子结构,上PI定向层12、WTN型液晶11和下PI定向层13均设于盒子结构内,即设于框胶14内,并依次连接。
WTN型液晶11的折射率在0.080到0.090之间。另外,上PI定向层12和下PI定向层13需要进行摩擦,使得WTN型液晶11的分子能根据摩擦角度排列,上PI定向层12的摩擦角度在0°到45°之间,下PI定向层13的摩擦角度在0°到4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富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富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61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