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6975.X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1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玲玲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C1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通常通过铰链结构连接本体和盖体,而使盖体相对于本体开启或关闭。在笔记本电脑中,该铰链结构的基本功能是使盖体的开启角度能随使用者需要而调整,且当盖体调整至一个适宜角度后,盖体能停留而保持固定不动。
现有铰链结构通常利用转动构件之间的摩擦力来达到上述基本功能。在很多铰链结构中,其转动构件之间仅有少数几个定位角度,使得盖体相对本体仅有有限的几个旋转定位角度,而导致其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较为方便的笔记本电脑。
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本体、盖体及铰链结构,所述盖体通过所述铰链结构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铰链结构包括:
主轴,包括伸缩轴部及沿所述伸缩轴部一端向外延伸的固定部,所述伸缩轴部包括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蜂窝布线体,所述壳体由上形成有可伸缩的褶皱部,所述蜂窝布线体邻近所述褶皱部设置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蜂窝布线体延伸至所述固定部处,并贯通开设有多个蜂窝布线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盖体固定,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凸缘,所述凸缘上开设有与所述蜂窝布线孔相通的蜂窝穿线槽;
摩擦件,固设于所述主轴上且与所述主轴的固定部相连,所述摩擦件具有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为球面,所述摩擦件于所述摩擦面上形成相互间隔的多个凸棱,每相邻两个凸棱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凸棱的截面为三角形,且所述凸棱自所述摩擦面的表面中心沿径向向外延伸;
从动件,套设于所述主轴上且可相对于所述主轴旋转,所述从动件包括卡合部并于一侧形成从动面,所述从动件的从动面为球面且抵接于所述摩擦件的摩擦面,所述从动件于所述从动面上形成有相互间隔的多个从动条,每相邻两个从动条之间形成从动槽,所述从动条的截面为三角形,且所述从动条自所述从动面的表面中心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多个从动条对应收容于所述摩擦件上的多个凹槽中,所述摩擦件的多个凸棱对应收容于所述从动面上的多个从动槽中;
支架,转动套设于所述主轴的伸缩轴部上,所述支架包括相邻设置有卡止部及安装部,所述卡止部与所述从动件的卡合部相卡合,以使所述从动件与所述支架止转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定位件,转动套设于所述主轴的伸缩轴部上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定位件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形成有定位面,所述定位件于所述定位面上形成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定位条,每相邻两个定位条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多个定位槽根据排列密度不同分为密集区及松散区;
随动件,止转地套设于所述主轴的伸缩轴部上,所述随动件朝向所述定位件的一侧形成有随动面,所述随动件于所述随动面上形成有一个随动条,所述随动条扣入所述定位件的一个定位槽中;以及
卡环,卡设于所述主轴的端部上并朝向所述支架抵顶所述随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松散区的定位条的数目为3个,所述密集区的定位条的数目为3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松散区相邻两个定位条之间的夹角为8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松散区的定位条的高度沿所述定位件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集区的定位条的高度沿所述定位件的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
由于摩擦件上有多个凸棱,从动件上设有多个从动槽,因而每个凸棱可定位于多个从动槽中,进而定位盖体相对于本体的旋转角度,使得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组装图。
图3是图2所示铰链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铰链结构的主轴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铰链结构的摩擦件与从动件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铰链结构的摩擦片与从动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第三实施例的铰链结构的定位件与随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定位件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定位件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第四实施例的定位件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玲玲,未经吴玲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69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Z型檩条端部连接装置
- 下一篇:驾驶室翻转锁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