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管柱锁、转向管柱防盗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7627.4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4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左琨;李岩;王文建;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21 | 分类号: | B60R25/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管柱 防盗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管柱锁、转向管柱防盗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管柱锁是汽车防盗装置的一种,参考图1,它是通过把转向管柱锁的锁本体20上的锁舌30卡入转向管柱锁套10的锁槽11内达到锁止转向管柱锁套10的转向芯轴40的目的。
根据上锁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锁和电子锁。机械锁是通过普通机械钥匙插入锁孔转动来驱动锁舌进行上锁和解锁动作,而电子锁是一种智能的通过电机来驱动锁舌进行上锁和解锁动作,一般配置于无钥匙启动的车型上。
但是目前不论机械锁还是电子锁,锁舌30上与转向管柱锁套10的锁槽11的接触面是平面或斜面,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缺点:卡死率高,当锁舌30与锁槽11的内壁相抵时,锁舌30与锁槽11的内壁之间为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当施加于锁舌30上与转向管柱锁套10的锁槽11的接触面的作用力较大超过转向管柱锁的解锁能力时就会导致转向管柱锁卡死,此时必须通过转动方向盘使施加于锁舌30上与转向管柱锁套10的锁槽11的接触面的作用力减小到转向管柱的解锁能力内,方能正常解锁。
继而产生如下问题:1、锁舌磨损快,当有力施加于锁舌30上与转向管柱锁套10的锁槽11的接触面时,即使锁舌30与锁槽11之间的摩擦力没有超过转向管柱锁的解锁能力,但是也会造成锁舌30上与转向管柱锁套10的锁槽11的接触面的磨损,经常这样则会使锁舌磨损加快,减少锁舌的使用寿命;2、加重转向管柱锁驱动机构的负载,如果转向管柱锁出现卡死,此时如果是机械锁,则用户会用比正常解锁更大的力来拧动钥匙,这样不仅容易出现机械钥匙拧断等现象,还会施加给机械锁内部驱动机构更重的负载引起驱动机构的损坏;而如果是电子转向锁,同样加重电机和驱动机构的负载,影响其使用寿命;3、驾驶员体验感差,如果经常出现转向管柱卡死的情况,则驾驶员每次都需要增加转动方向盘的动作,容易引起驾驶员的抱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当锁舌与锁槽的内壁相抵时,锁舌与锁槽的内壁之间为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导致转向管柱锁卡死。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锁,包括锁本体及锁舌,沿长度方向,所述锁舌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锁本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伸进或退出设于转向管柱锁套上的锁槽;当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槽的内壁相抵,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槽时,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槽的内壁为滚动摩擦。
可选的,所述锁舌的第二端的外周面和/或所述锁槽的内壁上设有滚珠或滚针。
可选的,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方向上,所述第二端的外径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的外径和所述第二端的外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向管柱防盗装置,包括转向芯轴和套设于所述转向芯轴外周面的转向管柱锁套,沿周向,所述转向管柱锁套的外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锁槽;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转向管柱锁,所述锁舌的第二端用于伸进或退出设于转向管柱上的锁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转向管柱防盗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当锁舌与锁槽的内壁相抵,锁舌退出锁槽时,锁舌与锁槽的内壁为滚动摩擦;从而使得转向管柱锁锁舌与锁槽之间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极大的减小了转向管柱锁解锁的阻力,使转向管柱锁出现卡死的现象大幅减少;同时可以减轻转向管柱锁驱动机构的负载,减少锁舌的磨损,提高转向管柱锁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驾驶员由此产生的抱怨,提高驾驶员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转向管柱锁防盗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管柱锁防盗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当锁舌与锁槽的内壁相抵时,锁舌与锁槽的内壁之间为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导致转向管柱锁卡死;本实用新型中,当锁舌与锁槽的内壁相抵,锁舌退出锁槽时,锁舌与锁槽的内壁为滚动摩擦;从而使得转向管柱锁锁舌与锁槽之间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极大的减小了转向管柱锁解锁的阻力,使转向管柱锁出现卡死的现象大幅减少。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7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车制动系统
- 下一篇:车门主动安全系统及其控制单元、车门限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