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8146.5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0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符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符爱军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4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建筑 地基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
背景技术
地基钎探是一种土层探测施工工艺,操作时将标志刻度的标准直径钢钎,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使用标定重量的击锤,垂直击打进入地基土层;根据钢钎进入待探测地基土层所需击锤数对应的深度,可探测土层内隐蔽构造情况或粗略估算土层的容许承载力。目前,这种建筑施工钎探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在野外普遍采用人工来操作,需要一人用手扶着钢钎,一人用锤向下夯,一不小心就会砸在扶钢钎人的手上,且用力很难掌握均匀,钎探的数据偏差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用以达到安装稳定、操作安全、使用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由上连接盘、下连接盘、三根斜撑脚和三根横撑杆组成,所述上连接盘的边缘有三个上连杆轴,所述上连杆轴分别与斜撑脚的上端连接,所述上连接盘的中间有一个可插入带刻度钢钎的圆孔。
所述下连接盘的边缘有三个下连杆轴,所述下连杆轴分别与横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下连接盘的中间也有一个插入钢钎的圆孔。
所述三根斜撑杆的下断内侧分别设有一个侧连杆轴,所述侧连杆轴分别与横撑杆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在使用时,可将插有钢钎的支架撑开安放在被勘探地基的表面,在试验击打钢钎时不需要用手扶持,避免了伤及人身的危险,并且存放时可将探钎支架折叠,使用相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的折叠效果示意图。
其中:1-上连接盘,2-下连接盘,3-斜撑脚,4-横撑杆,5-上连杆轴,6-下连杆轴,7-侧连杆轴,8-钢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整体采用铁质材料加工而成,整个支架分为上连接盘1、下连接盘2、三根斜撑脚3和三根横撑杆4,所述上连接盘1为扁圆形状,在上连接盘1的中间有一个比勘探钢钎外径稍大的圆孔,所述上连接盘1的侧面边缘设有三个等分均布的上连杆轴5,所述上连杆轴5的轴心带有连接孔,用于和斜撑脚3上端的连接孔对接,并可串入销钉固定;所述下连接盘2的形状与上连接盘1基本类同,在下连接盘2的中间也有一个可插入钢钎的圆孔,其侧面边缘设有三个等分均布的下连杆轴6,所述下连杆轴6的轴心也带有连接孔,用于和横撑杆4一端的连接孔对接,也可串入销钉固定;所述斜撑脚3的下断内侧设有一个侧连杆轴7,所述侧连杆轴7的轴心同样带有连接孔,用于和横撑杆4另一端的连接孔对接,同样可串入销钉固定;另外,三根所述斜撑脚3的下端都呈半圆形并且带尖,便于扎在土层上固定。
在进行建筑地基土层探测施工时,可将本实用新型支架的三根斜撑脚3下端向外分开,下连接盘2带动横撑杆4向下靠近地面,使整个支架稳定放置在被测土层上方,然后将杆身带有刻度的钢钎8插在上连接盘1和下连接盘2的盘心中间,并使钢钎8的尖端与地面垂直接触,这样就可以不用人工扶持钢钎8,实施击打探测的工作。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整体部件中的上连接盘1和三根斜撑脚3之间、下连接盘2和三根横撑杆4之间及斜撑脚3和横撑杆4之间,都采用了可活动的连接方式,连接处均采用了连杆轴的对接结构,使得各个部件的接头都能活动,如此就可以在施工结束整理工具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整体收拢,犹如雨伞一样折叠成棍状,不会占用很多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建筑地基探钎支架,由于采用了上连接盘1和下连接盘2结构,使得支架的重心降低并且立放稳固,因此在撑开使用插入钢钎8后,不需要人工扶持,避免了重锤击打伤及人手,保证了建筑探测土层施工的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可折叠结构,给工作人员的使用、搬运和存放都提供了方便。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符爱军,未经符爱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81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抗震连接器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下一篇:一种溢洪道泄槽段弯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