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微电子发光节能照明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9690.1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4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外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微电子 发光 节能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体是一种LED微电子发光节能照明灯。
背景技术
在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节能与环保已成为社会焦点议题,LED因其高效、节能、环保、寿命长、色彩丰富、体积小、耐闪烁、可靠性高、调控方便等诸多优点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照明光源。传统的白炽灯效率低、耗电高;荧光灯省电,但使用寿命短、易碎,废弃物存在汞污染;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存在效率低、耗电高、寿命短、电磁辐射危害等缺点;若能以LED照明取代目前的低效率、高耗能的传统照明,无疑能缓解当前越来越紧迫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由于LED自身的伏安特性及温度特性,使得LED对电流的敏感度要高于对电压的敏感度,故不能由传统的电源直接给LED供电。因此,要用LED作照明光源首先就要解决电源驱动的问题,如何提供稳定性高、成本低、节能效果好的的LED驱动电路成为各大LED厂家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微电子发光节能照明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微电子发光节能照明灯,包括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Q1、电感L1、电位器RP1和发光二极管D1,所述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滑片、电源VCC、电阻R4和电感L1,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电阻R6和三极管Q1集电极,三极管Q1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和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所述电阻R3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三极管Q2基极,三极管Q2发射极分别连接三级管Q1发射极、三极管Q3发射极、电容C4、三极管Q4发射极、电容C3和发光二极管D1负极并接地,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感L1另一端和电感L2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和三极管Q5发射极,三极管Q5基极通过电阻R7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三极管Q5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3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1正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VCC电压为12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LED微电子发光节能照明灯,采用三极管Q1和Q2组成的多谐振荡器,配合电阻、电容和电感,节能效果好,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LED微电子发光节能照明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LED微电子发光节能照明灯,包括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Q1、电感L1、电位器RP1和发光二极管D1,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滑片、电源VCC、电阻R4和电感L1,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电阻R6和三极管Q1集电极,三极管Q1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和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所述电阻R3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三极管Q2基极,三极管Q2发射极分别连接三级管Q1发射极、三极管Q3发射极、电容C4、三极管Q4发射极、电容C3和发光二极管D1负极并接地,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感L1另一端和电感L2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和三极管Q5发射极,三极管Q5基极通过电阻R7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三极管Q5集电极分别连接电容C3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1正极。
电源VCC电压为12V。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Q1与Q2形成了一个不稳定多谐振荡器,Q1和Q2集电极产生相位相差180°的方波。
假设在上电时,Q2关断,Q1导通,在这种条件下,Q2的集电极为高,Q3通过Q2的集电极电阻而导通。Q3导通时,电流通过电感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外事学院,未经西安外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9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薄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
- 下一篇:鼓风机进气段的浇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