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菜旋风式闪蒸烘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0355.9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9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亮;吕磊;谢伟;任述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17/18 | 分类号: | F26B17/18;F26B21/1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周志中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菜 旋风式 闪蒸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是适于油菜籽等颗粒物料的旋风式闪蒸干燥机。
背景技术
油菜籽的储存中由于霉变而产生油菜籽的浪费情况十分严重。由于油菜籽收获正是长江流域梅雨季节,收获的油菜籽含水率在15%~30%之间,油菜籽籽粒径为1.27~2.10mm,颗粒间间隙较小,传热缓慢,不易散热失水,外加呼吸强度较高,易发热霉变,所以新鲜收获的湿油菜籽必须经过适合的干燥,方能安全储藏。油菜籽的传统自然干燥效率十分的低下,油菜籽堆积、铺开、搬运等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增加了油菜籽加工企业成本的负担。故采用油菜籽机械干燥是现代油菜籽加工企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国内干燥设备中常用的有就仓干燥,将收获的新鲜物料放置于有通风系统的仓库内,利用自然空气或者一定温度的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对物料进行机械通风循环干燥。但就仓干燥量大,干燥时间不确定性大,导致物料在干燥过程中易出现部分发热霉变现象。
另一种常见的设备则是对流式干燥,工作原理是用风机来吸收环境中的空气并将其加热到干燥特定物料所要求的温度,被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干燥料斗,并通过对流的方式加热物料以除去水分。但国内市场上出现的对流式干燥的干燥效率低下,干燥量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成本较低、干燥效率高的针对油菜籽等颗粒物料的新型干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更适于油菜籽等颗粒物料的干燥效果更好又能完好无损的旋风闪蒸式干燥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油菜旋风式闪蒸烘干机,包括驱动机构、高压离心风机、螺旋板式热风炉、阀门式加料器、干燥器、旋风收料器、星型卸料器,热风炉出风口与阀门式加料器管道下端及干燥筒底端的环形通道入口相连,所述旋风收料器顶部设有螺旋状气流入口管和导气出口管,分别与干燥器和风机进口管相连,下端通过旋风收料器下部锥形管与星型卸料器连接;所述螺旋板式热风炉包括螺旋板式换热器,其设有至少一对相互隔开的螺旋形通道,使得冷热流体分别在两流道内螺旋流动和向上流动,加热时,驱动机构带动风机叶轮旋转产生气流,气流经风机出风口管流入螺旋板式热风炉上部的入风口管再流入内部的螺旋通道,气流沿通道螺旋运动,热风炉内本身热气流从相邻的螺旋通道向上流入,螺旋通道内的两股气流沿螺旋通道相邻流动,以此为流入的气流传热,热交换采用辐射与对流原理,保证了干净的热空气干燥物料;被传热后的气流从螺旋通道流出经热风炉炉膛下部的出风口管流出,携带从阀门式加料器喂入的物料通过螺旋式入风口从干燥器底座处进入到干燥器,并从干燥器顶部经分级器分级后将干燥的物料送入旋风收料器,旋转的气流在旋风收料器体内收缩向中心流动,向上形成二次涡流,经顶端的导气出口管流入风机叶轮的进口管,携带余热开始下一次加热干燥操作,由此形成一个闭合的气流回路。
其中,所述的风机出风口管与螺旋板式热风炉的入风口管有一定的间隙,从旋风分料器顶部导气管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流被送入风机叶轮的进口管进入热交换炉继续升温用于物料的干燥,高温高压气流中所携带的少量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杂余物在进入螺旋板式热风炉的入风口管前因风机出风口管与螺旋板式热风炉的入风口管的间隙的存在而被排出机体外面。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变频电机和与之相连的皮带传动机构,变频电机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带动风机叶轮旋转。
其中,所述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相连通的上螺旋换热器和下螺旋换热器,其均由两块相互平行的钢板,制成相等尺寸大小的上下两个相互隔开的螺旋形通道,上螺旋换热器的入风口与螺旋板式热风炉入风口连接,下螺旋换热器出风口与热风炉出风口相通,气流从螺旋板式热风炉的入风口流入,经上螺旋换热器和下螺旋换热器的螺旋通道,从热风炉出风口流往干燥器,螺旋板式热风炉内本身热气流从上螺旋换热器和下螺旋换热器与上述螺旋通道相邻的螺旋通道向上流入,且向上流出,螺旋通道内的两股气流沿螺旋通道相邻流动,以此为从入风口流入的气流传热。
其中,所述螺旋板式换热器还包括两上螺旋板、两下螺旋板和中心管,所述上螺旋板和下螺旋板均由钢板制成与上螺旋换热器和下螺旋换热器的进入气流经过的螺旋通道相对应的螺旋形状,两块上螺旋板联接在上螺旋换热器上下端密封气流通道,两块下螺旋板联接在下螺旋换热器上下端密封气流通道;所述中心管与上螺旋换器和下螺旋换热器的螺旋中心直径相等且中心开与下螺旋换热器气流起始通过螺旋通道的相同宽度的一个扇形区域以及中心管上下焊接密封,中心管插入上螺旋换热器和下螺旋换热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03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