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花生镉吸收试验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0652.3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4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刘晓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花生 吸收 试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作物试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花生镉吸收试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镉是环境中最危险的重金属之一,与其它重金属元素不同,土壤中的镉更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属于镉吸收能力较强且镉容易在籽粒中富集的作物种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日益重视,花生镉含量超标已经成为制约花生出口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花生品种众多,筛选或选育镉低积累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较好的效果。由于花生在下针期间,果针会下扎入土壤中,所以花生既通过果壳又通过根系吸收营养。所以要想确定花生的荚果及根系对镉积累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来比较不同品种对镉吸收的能力,可为进一步筛选品种提供保障,对花生的生产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如能使用一种装置配合进行花生镉吸收试验,确定荚果和根系对镉的吸收程度,对花生的生产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花生镉吸收试验的装置,其通过分区培养花生的荚果及根系,从而可为后续精确地测定不同品种花生的荚果及根系对镉吸收的程度提供保障,为进一步筛选品种提供保障,该装置包括:外盆,以及放置于外盆内的内盆,所述内盆为铝制盆,其盆底中心处设有一通孔;内盆的高度低于外盆。
优选的,所述内盆通孔的直径为1-2cm。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5cm。
优选的,所述内盆和外盆的形状均为倒圆台形;其中内盆的高度为10-15cm,内盆上圆底的直径为25-32cm;外盆的高度为25-35cm,其上圆底的直径为28-32cm,所述外盆为陶土外盆。
优选的,内盆的高度为12cm,内盆上圆底的直径为29cm;外盆的高度为30cm,其上圆底的直径为30cm。
优选的,所述内盆的外壁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用于将内盆挂在外盆顶部边缘的挂钩。
优选的,所述外盆的底部设有通水孔。
优选的,所述外盆的内壁上设有刻度凸起。
优选的,所述外盆的外壁上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内盆及外盆两个部分,并且这两部分可以根据试验的需要进行分开使用和组合使用,方便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本实用新型选用铝制盆作为内盆,由于铝盆质量轻,方便工作人员将盛满土壤和荚果的内盆提起。这样待试验结束时,方便工作人员将荚果区及根系进行分离,方便精确测定花生根系和荚果的镉含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盆;2-内盆;3-提手;11-通水孔;21-通孔;2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花生镉吸收试验的装置,包括外盆1,以及放置于外盆1内的内盆2,所述内盆2为铝制盆,其盆底中心处设有一通孔21;内盆2的高度低于外盆1。本实用新型的外盆1用于盛放花生的根系区以及根系土壤,而内盆2用于盛放花生的荚果区和非根系土壤。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内盆2及外盆1两个部分,并且这两部分可以根据试验的需要进行分开使用和组合使用,这样一来既方便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培养,当然也可以满足花生的根系和荚果在不同的土壤成分下生长。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花生的根系和荚果进行分区培养的基础上,从而应用于花生镉吸收的试验。
本实用新型选用铝制盆作为内盆2,由于铝盆质量轻,方便工作人员将盛满土壤和荚果的内盆2提起。这样待试验结束时,方便工作人员将荚果区及根系进行分离,进行测定花生根系和荚果之间的镉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0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