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进下出双流程表面式叠置凝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2732.2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6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徐传海;胡玉清;匡云;刘杰;黄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进 双流 表面 式叠置 凝汽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机组循环冷却水设备,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上 进下出双流程表面式叠置凝汽器。
背景技术
常规设计的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的循环水流程是流入进水室的 低温循环水经过第一流程的管束吸收汽机排汽凝结放热、升温后进入 后水室,再经过第二流程的管束继续吸收汽机排汽凝结放热、再升温 后的热水进入排水室,最后热水经排水室排出凝汽器。常规设计的双 流程表面式凝汽器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见图1。
常规设计的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的第一流程管束布置在第二流 程管束下面,大部分汽机排汽要穿过第二流程区;排汽主流的流程长, 增加排汽流动阻力,降低第一流程区的汽压,不利于汽机排汽动压转 化为静压,降低第一流程区的换热效果,将提高汽机排汽压力,降低 机组的热经济性。并且,凝汽器的循环水温度越低的区域,换热量越 大,凝结蒸汽的份额也越大,这样的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第一流程 凝汽量大,第二流程凝汽量小,大部分蒸汽流过第二流程,进一步增 加汽机排汽流动阻力。
对于大容量机组,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的两个流程区水平顺列布 置,第一流程管束布置在凝汽器靠内侧,第二流程管束布置在凝汽器 靠外侧。汽机排汽垂直穿过两个流程区,凝结成水,其结构与流程示 意图见图2。因凝汽器内水平面凝汽量差异过大,蒸汽具有较大的向 进水室端汇流的水平分流量,流场均匀性相当差,影响整个凝汽器的 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分区换 热不均并降低蒸汽流动阻力而提供的上进下出双流程表面式叠置凝 汽器。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进下出双流程表面式叠置凝汽器,包括循环水入口,所述循环 水入口依次通过第一流程管束、后水室、第二流程管束与循环水出口 相连接,所述循环水入口高于所述循环水出口。
所述第一流程管束位于所述第二流程管束上方。空气冷却区仍然 布置在凝汽器的下部,即布置在第二流程管束内。
所述第一流程管束蒸汽通道大于所述第二流程管束蒸汽通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叠置布局,第一流程位于第二流程的正上方,同 时循环水入口高于循环水出口布置。本实用新将凝汽量较大的分区与 凝汽量较小的分区综合布置于同一垂直蒸汽通道中,创造性地解决了 由于各凝汽器分区凝汽量水平面方向上差异过大而导致的蒸汽横向 流动力较大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凝汽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下进上出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结构图。
图2为传统同层布置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俯视图(仅表示对称轴 的一侧)。
图3为传统同层布置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分区结构俯视图(仅表 示对称轴的一侧)。
图4为上进下出双流程表面式叠置凝汽器正视图。
图5为上进下出双流程表面式叠置凝汽器分区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进下出双流程表面式叠置凝汽器分区凝汽量一览图。
图中:第一流程管束1;(第一流程第一分区11;第一流程第二分 区12;第一流程第三分区13;第一流程第四分区14;第一流程第五 分区15;第一流程第六分区16;第一流程第七分区17;第一流程第 八分区18;第一流程第九分区19;第一流程第十分区110;)第二流 程管束2;(第二流程第一分区21;第二流程第二分区22;第二流程 第三分区23;第二流程第四分区24;第二流程第五分区25;第二流 程第六分区26;第二流程第七分区27;第二流程第八分区28;第二 流程第九分区29;第二流程第十分区210;)循环水入口3;循环水出 口4;后水室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该 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如附图所示,上进下出双流程表面式叠置凝汽器,包括循环水入 口3,循环水入口3依次通过第一流程管束1、后水室5、第二流程管 束2与循环水出口4相连接,循环水入口3高于循环水出口4。
第一流程管束1位于第二流程管束2上方。
第一流程管束1蒸汽通道大于第二流程管束2蒸汽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2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冷却器的排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烧砖窑炉余热蓄存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