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污染土检测测线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3303.7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9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许丽萍;胡绕;朱黎明;马文亮;王水强;何伟;吴锋;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高密度 电阻率 污染 检测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检测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污染土检测测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在科技水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活活动,并且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各大污染问题中,土地污染也成为较为严峻的问题,其中出现最多的、危害最大的种类有重金属、石油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他工业化学品、富营养的废弃物、放射性元素和致病生物等。对于被污染的土壤和场地,要即时做出分析与评价,应用检测技术对污染区进行探测,做好评估、治理和重新开发利用的工作。
现阶段国内关于污染土的检测技术手段仍然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钻孔取芯进行实验室分析来确定污染土的污染程度及大致范围,然而,钻孔取芯分析的方法仅能体现单点位置的污染土信息,采集分析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数量有限不具有代表性,有以点概面之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污染土检测测线布置结构,通过采集污染区域及其周围的未污染区域的电阻率,实现污染区域内污染物的分布判断。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污染土检测测线布置结构,用于检测污染区域内的污染物分布情况,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测线布置结构包括若干测线,所述测线的两端分别布置在所述污染区域周围的未污染区域内;所述测线包括若干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之间通过电缆线连接构成一体。
若干所述测线呈纵横交错的栅格状布置在所述污染区域内。
所述检测电极垂直插入在所述污染区域或所述未污染区域的土壤区域内,所述检测电极的插入深度不小于其电极长的1/2。
所述检测电极之间的间距为0.2-2.0m。
所述污染区域或所述未污染区域的无土壤区域内开设有孔位,所述检测电极插装在所述孔位内。
在所述污染区域或所述未污染区域的无土壤区域内的所述测线沿线堆叠有土壤,所述检测电极插装在所述土壤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集周期较短、投入成本较低、对场地无破坏侵入、大幅降低了采集劳动强度,而且采集结果以面状形式呈现,更具有代表性,并且,若同时多个剖面交叉存在,就能判断出污染物在地下的三维分布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测线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所示,图中标记1-5分别为:污染区域1、未污染区域2、测线3、检测电极4、电缆线5。
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待测的污染区域内1(圈内)以纵横交错的栅格状布设若干条测线3,且若干测线3的两端位于非污染区域2内。在未污染区2(圈外)布置四条测线3,以便将电阻率测试结果中污染区域1的电阻率异常值能与未污染区域2的正常电阻率背景值作对比,从而判断出污染区域1的实际精确范围。测线3包括若干检测电极4,相邻的检测电极4通过电缆线5连接构成一体。
每条测线3的长度及检测电极4的个数需根据污染区域1内的污染物分布的预估深度及探测的精度进行综合权衡确定,检测电极4之间的间距越小、探测精度越高,在检测电极4个数一定的条件下,测线3的长度越长、探测深度越大,但精度也越低。一般情况下,测线长度应为污染物深度的6倍左右,比如预估污染物分布于5米深度处,可布置测线长度为30米,若选用60个电极,则电极距为0.5m,通常情况下,检测电极距为0.2m-2.0m左右,满足探测精度的要求。
采用卷尺标定距离,将检测电极4按等间距插入污染区域1和非污染区域2的土壤中;若需要在污染区域1或非污染区域2的无土壤区域内布置检测电极4,则可以通过在无土壤区域内开出相应孔位以供插入检测电极4,或者将附近土壤放置在测线布置方向的沿线以供放置检测电极4的插入。若干检测电极4插入土壤中的角度以及深度均保持一致,检测电极4垂直插入,其插入深度为三分之二的电极身长。
采集工作开展前,可在检测电极4与土壤结合的地方浇入电解液,以增加土壤的导电性能,改善接地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3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控制器
- 下一篇: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外壳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