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便携式简易吸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5381.0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6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6 | 分类号: | A61M1/0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彭艳妮 |
地址: | 545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便携式 简易 吸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奶器,特别是一种一次性便携式简易吸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工作的需求,很多刚生完孩子的女性在还是哺乳期时就需要去工作,此时妈妈们都会先把奶挤出来存储好,待小孩需要时再由照看的人给予喂食。而大多数上班族妈妈需要在工作的地方进行挤奶,由于受工作场所的限制,也给吸奶带来一些不方便。现行的吸奶器大多都是在储奶瓶上设有按压式吸奶头,吸奶器上的吸奶口基本为喇叭状,有些还在其中套有硅胶垫,此类吸奶器吸力较小,在使用过程中掌握不好就容易产生漏气现象,且由于受力面积比较大,不好将奶吸出。市面类吸奶器、储奶装置的密保性不是很好,故不宜作为储奶用,所以在吸完奶之后还需要将瓶中的奶倒到另一个密闭性好的储奶瓶中,故在倒奶过程中容易撒出来,还会对奶造成污染。且现行的吸奶器大多是反复使用的,在采奶前后都需要将采奶用具进行一系列的消毒处理准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奶方便、携带方便、不需要将奶倒出的一次性便携式简易吸奶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便携式简易吸奶器,包括储奶袋和带有活塞的圆筒形吸奶筒,所述的吸奶筒一端开设有吸奶口,该吸奶筒设有吸奶口的端面向四周延伸形成凸台,所述的吸奶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出奶口,该出奶口与储奶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储奶袋通过软管与出奶口连接,所述的软管上设有封口夹。
所述的吸奶筒和储奶袋上均设有刻度。
所述的出奶口设置于吸奶筒远离吸奶口的侧壁上。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一次性便携式简易吸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储奶袋和带有活塞的圆筒形吸奶筒,本吸奶器为一次性使用轻便携带的一种吸奶器,是涉及一款造价低廉,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一次性使用的一种采奶装置。使用本吸奶器过程中避免了在采奶前后都需将吸奶器进行一系列消毒准备的繁琐过程及因消毒不到位而导致对奶液的污染。所述的吸奶筒一端开设有吸奶口,所述的吸奶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出奶口,该出奶口与储奶袋连接,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吸出的奶引流到储奶袋中,无需再将吸出的奶倒到另一个存储的容器中,防止把奶打翻或受污染。所述的吸奶筒设有吸奶口的端面向四周延伸形成凸台,使用时将乳头放在吸奶口中,此时凸台与乳晕接触,拉动活塞就可以将奶吸出,由于吸奶口与乳房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密保性也比较好,减少了漏气现象的发生,而吸奶筒中的负压直接作用在乳头和乳晕上,更容易将奶吸出。当吸完奶后直接通过封口夹将储奶袋口夹住,然后将储奶袋从吸奶筒1上取下即可。本实用新型可为一次性使用器,使用后可以直接丢弃,干净卫生,不用在进行清洗、烫洗等繁琐的操作。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一次性便携式简易吸奶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之一次性便携式简易吸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吸奶筒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1-吸奶筒,11-吸奶口,12-出奶口,13-凸台,2-推拉杆,21-胶塞,3-储奶袋,31-软管,32-封口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一次性便携式简易吸奶器,包括储奶袋3和带有活塞的圆筒形吸奶筒1,所述的活塞为一端设有胶塞的推拉杆,该胶塞位于吸奶筒1中并与吸奶筒1内壁密闭接触,所述的吸奶筒1一端开设有吸奶口11,该吸奶筒1设有吸奶口11的端面向四周延伸形成凸台13,即吸奶口11位于凸台13的中部,该凸台13可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的吸奶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奶口12,所述的出奶口12设置于吸奶筒1远离吸奶口11的侧壁上。所述的储奶袋3通过软管31与出奶口12连接,所述的软管31上设有封口夹32。所述的吸奶筒1和储奶袋3上均设有刻度,所述的吸奶筒1和储奶袋3均为一次性透明的吸奶筒1和储奶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未经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5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