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凝汽器的混合冷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5503.6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5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徐传海;胡玉清;匡云;刘杰;黄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上进 下出叠置 双流 凝汽器 混合 冷凝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机组循环冷却水设备,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基 于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凝汽器的混合冷凝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设计的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的循环水流程为下进上出 式时,循环水流入进水室,流过第一流程的管束吸收汽机排汽凝结放 热,之后流入后水室,再流过第二流程的管束继续吸收汽机排汽凝结 放热,最后流入排水室、排出凝汽器。
众所周知,凝汽器的循环水温度越低的区域,换热量越大,凝结 蒸汽的份额也越大。因此,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第一流程凝汽量大, 第二流程凝汽量小。常规设计的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的第一流程管束 布置在第二流程管束下面,大部分汽机排汽要穿过第二流程区,排汽 主流流程长,增加排汽流动阻力(凝汽器的汽阻设计值一般为0.4kPa。 汽机排汽量一定时,凝汽器汽侧压力越低,排汽容积流量越大,乏汽 流速越高,排汽流阻也越大。就5.4kPa汽机排汽而言,对应的饱和水 温度为34.20℃,当凝汽器的平均汽阻按0.2kPa考虑时,相应的凝汽 器汽压与饱和温度为5.2kPa与33.54℃,汽侧温度降低0.66℃;当凝 汽器的汽阻为0.4kPa时,相应的凝汽器汽压与饱和温度为5.0kPa与 32.88℃,汽侧温度降低1.32℃。可见,凝汽器的汽阻对凝汽器的换热 影响比较大),并降低第一流程区的汽压,不利于汽机排汽动压转化 为静压,降低第一流程区的换热效果,将提高汽机排汽压力,降低机 组的热经济性。
如果凝汽器的第一流程与第二流程互换,第一流程管束布置在第 二流程管束上面,即变成单背压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表面式凝汽器, 可减少流向凝汽器下部的汽机排汽量,便于优化管束布置,降低排汽 流阻,强化换热效果,降低汽机排汽压力,还可降低凝汽器管束区的 高度或宽度。汽机排汽流到下部管束(第二流程)区的份额大约是1/3。 这样,汽机排汽主流流程短,流动阻力小,排汽动压能较好地转化为 静压,将强化换热效果。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缩小汽机排汽流至下 部管束区的通道宽度,增加管束布局密度(提高管板的管束开孔总面 积的占有率),重新优化管束布置,降低凝汽器的管束区的高度或宽 度,并降低汽机排汽压力;如果凝汽器的管束区的高度或宽度维持不 变,管子布置间距可以加大,能进一步降低汽机排汽在管束区的流动 阻力,降低汽机排汽压力。
另外。常规设计的该冷凝系统,直接通过真空泵将凝汽器中未凝 蒸汽和漏入的空气抽出,这样,进入真空泵的汽气混合物中含汽量大, 温度高,容易引起真空泵的汽蚀,影响运行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冷凝系统换热效率较低而提供的基 于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凝汽器的混合冷凝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基于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凝汽器的混合冷凝系统,包括凝汽器, 所述凝汽器包括凝汽器换热区,所述凝汽器换热区上端设置有凝汽器 喉部,所述凝汽器喉部上端设置有低压缸;所述凝汽器换热区一侧设 置有后水室,所述凝汽器换热区另一侧设置有循环冷却水进水管及循 环冷却水出口,所述凝汽器换热区内设置有第一流程管束区及第二流 程管束区;所述循环冷却水入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流程管束区、所述 后水室、所述第二流程管束区与所述循环冷却水出口相连接;
所述凝汽器还通过抽气管道与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 述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冷凝水回流管道与所述凝汽器相连接, 所述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真空泵与冷凝器排气管道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入口高于所述循环水出口。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程管束区位于所述第二流程管束区上方。
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程管束区的蒸汽通道大于所述第二流程 管束区的蒸汽通道。
再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入端还与化学补充水管道相 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5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