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输液监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5669.8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5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振;李国峰 |
主分类号: | A61M5/172 | 分类号: | A61M5/17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74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输液 监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脉输液监控器。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活动中广泛应用的操作项目,通常病人输液时需要患 者或陪护人员协助护理人员持续观察输液进度。由于输液时间较长,患者或陪 护人员难免疏忽,而不能及时发现输液瓶内液体已经流空,导致静脉回血,造 成不必要的损失和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如果可以在输液完成时通过发出 报警信号来及时提示患者或陪护人员卡住输液器,中止静滴过程,并通知护理 人员更换输液瓶或者拔除输液器终止输液,将会避免静脉输液时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脉输液监控器,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输 液时无液不能及明察觉,从而易发生了事故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脉输液监控器,包括一监控电路,且所述监控电路包括一单片机, 且所述单片机的工作电压端连接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且所述单片机的 第五端口连接一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第六端口通过一电阻 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输入端,一第三光敏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 机的第四端口,且所述第三光敏二极管的输出端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三端口 连接一报警喇叭。
还包括一适配器,且所述适配器的一端连接电源,且所述适配器的另一端 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接地端。
所述适配器芯片的型号为u1b。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静脉输液报警器,可准确地判断 出输液管是否流空,进而发出报警信号来提醒医护人员、陪护人员或病人,以 便换输液瓶或者拔除输液器终止输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静脉输液监控器,包括一监控电路,且所述监控电路包 括一单片机U1,且所述单片机的工作电压端VCC连接一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输 出端,且所述单片机的第五端口p54连接一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输出端,所述 单片机的第六端口p55通过一电阻R1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输入端, 一第三光敏二极管D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四端口p33,且所述第三光 敏二极管D3的输出端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三端口p32连接一报警喇叭LS1。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适配器U2,且所述适配器的一端连接电源B1,且所述 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一端口p30、第二端口p31和接地端gnd。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适配器芯片的型号为u1b,单片机U1的型号为 AT89C2051。
本实用新型中电源与适配器U2之间还设有一开关SW1,且开关的一端与电源 连接,且另一端还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输出端、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输 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监控电路用于静脉输液器液体输完启动声音提示和联机自动 接通呼叫器。解决病人长时间无人值守输液的更换或结束提醒、自动呼叫;本 实用新型还可设有一USB接口。本实用新型的监控电路使用方法简单,直接卡 在输液管上,打开电源使用,升级版链接呼叫系统专用miniUSB口;使用电压 宽。2.4-5.5V都能正常使用;体积小重量轻,外形尺寸15mmX15mmX5mm.重量含 电池22克,若添加了USB接口,则重量为24克。本实用新型的监控电路使用 单片机智能控制,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出光束,利用光线在液面的折射原理,红 外接收管感应,实现监控功能。单片机启用省电和掉电模式工作,2至3秒发射、 采集一次信号,功耗平均1mA,一块RS2032电池可连续工作约300小时(13天)。 升级版也可以由呼叫机提供+5V供电长时间连续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振;李国峰,未经李国振;李国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5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