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6955.6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3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松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松文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与蓝牙耳机的结合使用,尤其能解决现有手机的听筒功能 使用的方式和蓝牙耳机的充电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快速发展,办公,娱乐等功能日益强大,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然 而现有手机在接听电话或聊语音时,为了不影响他人和个人隐私问题,要手持手机靠近耳朵 才能接听电话聊语音,严重限制了身体自由,特别影响开车人员接听电话。如果外加现有技 术的蓝牙耳机或有线耳机,让人们又担心充电、携带不方便、电线牵绊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置可拆卸蓝牙耳机的手机。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方案是,在现有手机听筒出声孔后侧设有一 个内置可拆卸的蓝牙耳机。为了手机的整体美观,减小蓝牙耳机对手机的占用空间,将现有 技术的蓝牙耳机电路板上的开关、充电接口等电子元件取消不用,在蓝牙耳机的外壳侧面设 有触点组(多个触点组成为触点组),触点另一端与蓝牙耳机电路板连接,通过触点组来完成 蓝牙耳机的启动、关闭、充电及与手机配对等功能。由于本发明的蓝牙耳机是用手机电池的 电进行充电,所以可将蓝牙耳机内的电池采用体积更小的电池,而且蓝牙耳机的耳塞部位采 用硅胶制作,在蓝牙耳机装入手机内时也可以压缩一些空间,这样可以将蓝牙耳机做得更小 更薄。将现有技术手机的听筒喇叭取消不用,可腾出空间用于蓝牙耳机储存。在手机听筒出 声孔后侧设计一个蓝牙耳机储存仓口,仓口开口向手机机身后方,仓口底部与触屏听筒出声 孔相通,仓口可设计成圆形或方形,仓口内侧面设有触点与蓝牙耳机触点相接触,仓口内侧 面触点的另一端与手机电路板连接。所述在现有手机技术内增设DC/DC充电电路,将手机电 池的电通过DC/DC充电电路提升到蓝牙耳机的充电电压5V,向蓝牙耳机内充电。通过蓝牙 耳机仓口内侧面的触点组(多个触点组成为触点组)与蓝牙耳机外侧面的触点组(多个触点 组成为触点组)相接通来完成手机对蓝牙耳机的通信、启动、关闭、配对、充电及手机音频 直接接入蓝牙耳机的喇叭上等多项功能。蓝牙耳机耳塞部位向触屏听筒出声孔方向安装,在 蓝牙耳机不拆卸下来时,或蓝牙与手机配对出现异常时、蓝牙耳机也可以从听筒出声孔发出 声音正常使用。为了蓝牙耳机装入手机蓝牙耳机仓口内不易掉落,在仓口内侧相对面各设有 弹性凸扣,当蓝牙耳机装入仓口内时会卡住蓝牙耳机侧面的凹槽位不会掉落。为了方便蓝牙 耳机从手机内取出,在手机机身上顶端设有推钮,推钮底部伸入蓝牙耳机仓口内,推钮底部 侧面与蓝牙耳机下壳底面接触(图中未出示),推动推钮时推钮底部侧面推动蓝牙耳机下壳底 面,才可以将蓝牙耳机从手机机身内取出。
相比于现有手机技术,本实用新型手机有益效果是通过内置可拆卸蓝牙耳机,让使 用者可以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接听电话、聊语音、听音乐及看视频,本蓝牙耳机用完后可 便捷的装入手机中,携带方便、跟随手机不受地点的自动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整体前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整体后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蓝牙耳机整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与蓝牙耳机拆装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蓝牙耳机仓口示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蓝牙耳机仓口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整体侧示图。
图8为图7中的A-A剖示图。
图9为图8中的B处放大示图。
图中;3、推钮,6、听筒出声孔,8、屏幕,10、手机机身,20、蓝牙耳机,22、蓝 牙耳机上壳,25、蓝牙耳机下壳,28、蓝牙耳机耳塞,30、蓝牙耳机仓口,50、蓝牙耳机触 点,55、蓝牙耳机仓口触点,60、蓝牙耳机凹槽位,65、仓口内侧弹性凸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机由手机机身10和蓝牙耳机20构。
如图1、图4、图5共同所示,手机机身10上的听筒出声孔6后侧,设计了一个蓝 牙耳机仓口30。手机机身10上顶端设有一个可以前后推的推钮3,推钮3底部伸入蓝牙耳 机仓口内,推钮3底部与蓝牙耳机下壳25底面接触,推动推钮3时底部推动蓝牙耳机下壳 25底面,可以将蓝牙耳机20从手机机身10内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松文,未经谢松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6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