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主动防撞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7283.0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3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明;郭中元;程黎明;刘雄;许军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00 | 分类号: | B60L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21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主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主动防撞系统。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也逐年增高,由于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以及道路、设备布局不合理,以及新手上路对驾驶技术不熟悉、误操作及心理恐惧等原因使得交通事故发生率每年居高不下。
现有的汽车上也出现了能够自动刹车的防撞系统,来减轻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但这些防撞系统只能够在汽车前进方向时进行防撞保护,无法在汽车倒车时进行防撞保护,因此不能减轻或避免汽车倒车时发生碰撞事故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主动防撞系统,解决现有的汽车上的防撞系统无法在汽车倒车时进行防撞保护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动汽车主动防撞系统,包括:
前超声波雷达,设在汽车前端,用于探测汽车前方的障碍物;
后超声波雷达,设在汽车后端,用于探测汽车后方的障碍物;
雷达ECU主控单元,用于采集前超声波雷达和后超声波雷达的信号获取汽车与前方或后方障碍物的间距数据;
驱动电机,连接在汽车动力轴上;
电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雷达ECU主控单元,采集汽车与前方或后方障碍物的间距数据;
电机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间距数据生成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相对于汽车动力轴的转动方向反向转动,以降低车速。
进一步的,所述雷达ECU主控单元采集前超声波雷达和后超声波雷达的信号计算出汽车与前方或后方障碍物的相对速度,所述电机控制器采集相对速度数据生成安全距离值,当电机控制器采集到的间距数据小于安全距离值时,电机控制器生成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相对于汽车动力轴的转动方向反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防撞系统还包括设在汽车后端的声光报警模块,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报警灯和蜂鸣器,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动的同时控制声光报警模块得电。
进一步的,所述前超声波雷达为两个,两个前超声波雷达分别设在汽车前端的两侧,所述后超声波雷达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雷达ECU主控单元采集前超声波雷达和后超声波雷达的信号能够获取汽车与前方或后方障碍物的间距,雷达ECU主控单元将间距数据通过CAN总线报文发送至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根据间距数据小于一定数值时,控制驱动电机相对于汽车动力轴的转动方向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汽车在前进和倒退时,主动防撞系统都能对汽车进行减速保护,减轻或避免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损失,兼顾提高汽车前进和倒车时的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是电动汽车主动防撞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照图1,电动汽车主动防撞系统,包括前超声波雷达1、后超声波雷达2、雷达ECU主控单元3、驱动电机5、电机控制器6和声光报警模块7。
前超声波雷达1,设在汽车前端,用于探测汽车前方的障碍物,由于汽车高速行车一般为前进方向,有必要提高探测汽车前方的障碍物的范围,因此,前超声波雷达1为两个,两个前超声波雷达1分别设在汽车前端的两侧;
后超声波雷达2,设在汽车后端,用于探测汽车后方的障碍物,由于汽车倒车一般速度降低,为了降低成本,后超声波雷达2为一个,后超声波雷达2设在汽车的对称面上,汽车的对称面是指汽车长度方向将汽车外壳对称分割成两部分的中心面,后超声波雷达2设在对称面上有利于均衡的进行汽车后方障碍物的探测;
雷达ECU主控单元3,用于采集前超声波雷达1和后超声波雷达2的信号,前超声波雷达1和后超声波雷达2为雷达探头,其通过数据线连接雷达ECU主控单元3,雷达ECU主控单元3和前超声波雷达1、后超声波雷达2采用具有测距离和测相对速度功能的雷达组件,可以计算出汽车与前方或后方障碍物的间距以及相对速度;
驱动电机5,连接在汽车动力轴上;
电机控制器6,通过CAN总线连接雷达ECU主控单元3,雷达ECU主控单元将间距数据通过CAN总线报文发送至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实时采集雷达ECU主控单元3发送过来的间距数据和相对速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7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锁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总控箱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