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箱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8050.2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9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蒋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索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油箱门总成。
背景技术
在国家政策和全球低碳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人们对于降低交通工具的燃油排放性能要求越来越明确,车身轻量化已成为车身发展的大趋势;研究表明,每100kg的车身质量的燃油消耗量为0.3~0.7L,因此为了改善燃油消耗率,在机动车设计中必须在保证其承载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自身质量;油箱门总成是汽车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能够防止汽车汽油被盗;油箱门一般包括外板体和设在外板体内侧的内加强板,外板体和内加强板均为钢板,成型后采用焊接成型;这一结构的油箱门虽然具有较高强度,但是其质量较大,不符合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并且焊接成型的工艺复杂,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因此,就需要一种油箱门总成,不仅能使油箱门保持较高强度,而且整体质量较小,符合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同时降低油箱门的装配工艺,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箱门总成,不仅能使油箱门保持较高强度,而且整体质量较小,符合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同时降低油箱门的装配工艺,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油箱门总成,包括油箱门,所述油箱门包括外板体和设在外板体内侧的内加强板,所述外板体为铝合金板,所述内加强板为镀锌钢板;该总成还包括用于将外板体与内加强板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所述外板体和内加强板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孔,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将外板体与内加强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内加强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用于卡挂油箱盖的油箱盖挂架。
进一步,所述油箱盖挂架包括两个对应的“L”形挂片。
进一步,该总成还包括设在油箱门内侧一端的铰链转臂、通过铰链销与铰链转臂连接的油箱门支架、一端与油箱门支架固定另一端与铰链转臂连接的片弹簧和设在油箱门内侧另一端的锁孔座,在所述锁孔座上设有用于与锁舌对应接触的导向凹槽。
进一步,所述油箱门支架上设有用于将其连接在汽车车身上的凸焊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油箱门总成,铝合金的外板体上连接镀锌的内加强板,能够使油箱门保持较高强度,防止内加强板表面遭受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采用外板体为铝合金板,油箱门的整体质量较小,符合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同时,外板体与内加强板通过连接件直接连接,可降低油箱门的装配工艺,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油箱门总成,包括油箱门,所述油箱门包括外板体1和设在外板体1内侧的内加强板2,所述外板体1为铝合金板,所述内加强板2为镀锌钢板;该总成还包括用于将外板体1与内加强板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合金的外板体1上连接镀锌的内加强板2,能够使油箱门保持较高强度,防止内加强板2表面遭受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采用外板体1为铝合金板,油箱门的整体质量较小,符合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同时,外板体1与内加强板2通过连接件直接连接,可降低油箱门的装配工艺,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所述外板体1和内加强板2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孔3,连接件穿过连接孔3将外板体1与内加强板2连接在一起;由于铝合金存在焊接难点,即使采用较为先进的焊接工艺,铝合金中含有的低沸点元素在高温电弧作用下也极易蒸发烧损,从而改变焊点金属的化学成分、使焊点性能下降;通过螺钉的螺接,能够适应外板体1和内加强板2的连接需求,而且其过程简单、连接强度稳定可靠、检查和排除故障容易;此外,外板体1和内加强板2上还可以设置相配合的翻边,并通过翻边贴合的方式加固二者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加强板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用于卡挂油箱盖的油箱盖挂架;油箱盖挂架可对开启后的油箱盖进行定位,防止油箱盖脱落、遗失;所述油箱盖挂架包括两个对应的“L”形挂片41,“L”形挂片41具有一定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索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索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80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