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8204.8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许腊梅;仲许逸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00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创面 吸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创面负压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创面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向伤口处施加较低的负压(一般为-55mmHg~-400mmHg),具有改善创面局部血液循环和清除渗出,促进肉芽生长及上皮爬行的作用,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各种急慢性溃疡,如糖尿病、动静脉溃疡、外伤性溃疡等因治疗需求,需要创面负压吸引治疗,目前患者趋于老年化,长期卧床常有并发压疮的情况,在创面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创面负压吸引治疗技术的支持;但目前临床中成熟的负压吸引装置中,价格高,携带不方便,影响患者的生活起居,同时需要专业的操作技巧才能保证有效使用,产生了老年患者因活动不便及家属搬运困难等问题,患者创面不能得到及时的创面负压治疗,使得患者创面迁延不愈,大大降低了各种创面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解决费用高,操作困难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不仅解决了费用高,操作困难等问题,而且其敷料价格为目前成熟产品的三十分之一,患者在门诊就诊后经过简单培训,能自行回家或在社区医院的协助下完成创面护理的部分工作,减轻了长期住院或多次往返医院产生的费用及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创面吸引敷料和负压吸引器两部分,创面吸引敷料包括无菌油纱布、无菌无背衬泡沫敷料、扁形引流管以及无菌透明贴膜.无菌油纱布覆盖在创面上,在其无菌油纱布上依次覆盖无菌无背衬泡沫敷料、扁形引流、无菌无背衬泡沫敷料和无菌透明贴膜;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动力装置、负压引流瓶以及引流连接管;负压引流瓶吸引端口通过引流连接管与创面吸引敷料中的扁形引流管的尾端相连接,负压引流瓶负压吸入端通过另一根引流连接管与负压动力装置相连接。
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负压吸引敷料为临床创面护理工作中常用敷料,价格低,可根据创面大小裁剪,解决患者经济困难的后顾之忧,负压吸引器采用实用、耐用的材质,整体大小雷同小型背包,患者携带方便,不影响生活起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动力装置上设有负压值显示、报警显示、开关以及负压模式按钮,这样,操作简单方便。
前述的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无菌油纱布为15﹪的CMC水胶体颗粒的凡士林油纱,无菌无衬泡沫敷料为3-D树状结构,发泡高分子材料,引流连接管为PVC材质,抗压力为760mmHg,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结构简单,实用。
前述的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引流瓶为高20cm的PVC材质圆柱形容器,其容量为100~200ml,负压引流瓶附有上盖,上盖设有内径为2cm的吸引端口和负压吸入端口孔腔,通过吸引端口和负压吸入端口孔腔经引流连接管分别与负压动力装置和扁形引流管的尾端相连接,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前述的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动力系统内电源可用交流电和充电电池,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负压吸引敷料为临床创面护理工作中常用敷料,价格低,可根据创面大小裁剪,解决患者的经济后顾之忧,负压吸引器采用实用、耐用的材质,整体大小雷同小型背包,患者携带方便,不影响生活起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无菌油纱布,2-无菌无背衬泡沫敷料,3-扁形引流管,4-无菌透明贴膜,5-负压引流瓶,6-负压动力系统,7-负压值显示,8-报警显示,9-开关,10-负压模式按钮,11-引流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8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