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水胆高效电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8518.8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1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黄炳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炳坚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姜林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水胆 高效 电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具体是一种多水胆高效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热水器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伴随着人们住宅消费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热水器已经成为居民乔迁新居和厨卫装修的必备家庭用具,而且在众多类型的热水器产品中,电热水器以其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优点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现在我们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大都需要可以多路供水,不仅可以用来淋浴,而且可以洗衣、洗菜等,因此要求其内胆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和储水能力。普通的圆筒形电热水器虽然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但是壁挂安装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使原本狭小的卫生间变得更加拥挤。超薄电热水器将热水器的厚度减小,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同时也对热水器内胆的结构设计和生产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内胆在规定的尺寸范围内要具有足够的储水能力;其次,内胆的结构形式要拥有足够的承压能力;再次,所设计的内胆结构还要易于工业化生产,而且产品可靠,返修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结构方法新颖,储水量大,体积轻薄的一种多水胆高效电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多水胆高效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水胆上下层叠安装在矩形外壳内,水胆与外壳间填充保温层,相邻两水胆间通过导管连接,水胆内设置有加热器与控制系统电联,位于最上端的第一水胆设置有热水出口,位于最下端的第三水胆设置有冷水进口。
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联有控制面板,面板内设置有预热模式,快速模式及保温模式。
所述的预热模式启动后,第一、二水胆加热,快速模式启动后第一、二、三水胆同时加热,保温模式启动后仅第一水胆加热。
所述的加热器为设置在水胆内的发热管。
所述的保温层为聚氨酯发泡层。
所述的热水出口及冷水进口间连接有恒温阀,恒温阀引出温水接口。
所述的第三水胆储水量小于第一、二水胆水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2、可使用三个直径较小水胆并联使用,在保证其蓄水量的同时,降低热水器的整体厚度,便于安装使用。3、水胆被矩形外壳封盖在其内,并在两者间填充发泡保温层,矩形的外壳在与墙壁安装后不会存在空隙,提高空间的利用率。4、不同加热模式水箱内的发热管具有不同的加热方式,使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提升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装效果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多水胆高效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水胆上下层叠安装在矩形外壳1内,水胆与外壳间填充保温层,相邻两水胆间通过导管2连接,水胆内设置有加热器3与控制系统电联,位于最上端的第一水胆4设置有热水出口5,位于最下端的第三水胆6设置有冷水进口7。
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联有控制面板,面板内设置有预热模式,快速模式及保温模式。
所述的预热模式启动后,第一、二水胆4、8加热,快速模式启动后第一、二、三水胆4、8、6同时加热,保温模式启动后仅第一水胆4加热。
所述的加热器3为设置在水胆内的发热管。发热管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安装在那个水胆内,安装的数量可以一个或是多个。
所述的保温层为聚氨酯发泡层。
所述的热水出口5及冷水进口7间连接有恒温阀9,恒温阀引出温水接口。
所述的第三水胆6储水量小于第一、二水胆4、8水胆。
工作原理:本案中使用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小直径水胆纵向串联分布,因此在同样的蓄水量的同时,本热水器的厚度更加纤薄,再配合矩形的外壳使用,使其与墙壁等安装后,两者间不会存在空隙,在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令其外形更加美观时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炳坚,未经黄炳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8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