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座椅双锁地沟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0061.4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7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高楠楠;张正杰;王鹏程;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伍贤喆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地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内部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地沟锁。
背景技术
现有地沟锁均采用单锁机构,例如中国专利《汽车后排座椅的地钩锁的解锁机构》,《布置有三点式安全带可后翻和侧翻的汽车座椅骨架》,《折叠式汽车侧翻座椅装置》,《车用侧翻座椅》等;这样的单锁机构强度较差,导致整椅上无法布置三点式安全带,从而降低了整椅设计的灵活性;另外,现有的单锁地沟锁中的锁片均采用的单片锁片,锁片通常只有7mm左右,这样的地沟锁整锁紧状态稳定性较差,有一定的晃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双锁地沟锁机构,该地沟锁机构通过一个解锁手柄和连杆机构相配合实现了前后同步解锁;此种双锁地沟锁强度高,能够满足座椅上布置三点式安全带带来的强度要求,解决了座椅三点式安全带灵活布置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座椅双锁地沟锁机构,由前锁和后锁两部分构成;所述前锁包括控制臂和安装在控制臂锁头端的前锁头,所述控制臂与前锁头之间设置有回位扭簧;所述后锁包括解锁手柄、后锁主动锁片、复位弹簧和后锁从动锁片,所述后锁主动锁片与后锁从动锁片相配合,所述解锁手柄固定安装在后锁主动锁片的锁头端,后锁主动锁片与后锁从动锁片的传动端之间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所述后锁主动锁片与控制臂的传动端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
所述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长圆孔,所述控制臂的传动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长圆孔上。
所述后锁从动锁片上设置有凸轮。
所述后锁主动锁片用双层锁片铆接而成。
所述后锁从动锁片用双层锁片铆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车辆座椅双锁地沟锁机构通过一个解锁手柄和连杆机构相配合实现了前后同步解锁;此种双锁地沟锁强度高,能够满足座椅上布置三点式安全带带来的强度要求,解决了座椅三点式安全带灵活布置问题。另外后锁设置了双层锁片,即达到了强度和工艺要求,又实现了座椅在锁紧状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座椅双锁地沟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臂和前锁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回位扭簧的示意图;
图4为前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解锁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后锁主动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后锁从动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后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臂、2前锁头、3回位扭簧、4解锁手柄、5后锁主动锁片、6复位弹簧、7后锁从动锁片、8连接杆、71凸轮、81长圆孔、8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车辆座椅双锁地沟锁机构,由前锁和后锁两部分构成;所述前锁包括控制臂1和安装在控制臂1锁头端的前锁头2,所述控制臂1与前锁头2之间设置有回位扭簧3;所述后锁包括解锁手柄4、后锁主动锁片5、复位弹簧6和后锁从动锁片7,所述后锁主动锁片5与后锁从动锁片7相配合,所述解锁手柄4固定安装在后锁主动锁片5的锁头端,后锁主动锁片5与后锁从动锁片7的传动端之间通过复位弹簧6相连,所述后锁主动锁片5与控制臂1的传动端之间通过连接杆8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连接杆8的前端设置有长圆孔81,所述控制臂1的传动端通过螺栓82固定安装在长圆孔81上,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连接杆8实际的有效长度以适应前后锁位置配合的需要。
如图6、7、8、9、10所示,为了提高本地沟锁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便于落锁的需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锁主动锁片5和后锁从动锁片7都是用双层锁片铆接而成,所述后锁从动锁片7上设置有凸轮71。
解锁过程:解锁手柄4解锁后锁主动锁片5,后锁主动锁片5旋转的同时通过复位弹簧6使后锁从动锁片7解锁,同时后锁主动锁片5推动连杆8使得前锁解锁,从而实现前后锁解锁同步性;
松开解锁手柄过程:当解锁后,手离开解锁手柄4,其复位弹簧6带动后锁主动锁片5旋转回位,从而带动解锁手柄4回位,后锁主动锁片5同时带动连杆8运动,前锁头2通过回位扭簧3随着连杆8向后移动同步回位;
落锁过程:后锁从动锁片7此时处于打开状态,当向下落锁时其凸轮71处受到向上作用力,从而使后锁从动锁片7和后锁主动锁片5再次处于啮合状态,前锁头2同样收到向上作用力,使前锁同样打开实现落锁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00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