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圆机输纱器无缝橡胶牙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0302.5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6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汪健;王伟忠;任强伟;闫振勇;汪际春;钱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奥顿传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06 | 分类号: | F16G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张建生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圆 机输纱器 无缝 橡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圆机输纱器无缝橡胶牙带。
背景技术
大圆机输纱器牙带,又称传送带或同步带。在使用状态下,牙带的内表面与送纱器的送纱器轮相配合,其外表面与动力机构的动力传动轮又称复盘接触,由动力传动轮或复盘在与牙带外表面摩擦的状态下实现周而复始地运动,并且同时带动送纱器。
大圆机输纱器牙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平皮带、孔带和聚氨酯牙带。其中,平皮带是靠摩擦力传动,缺点是打滑严重,输纱速度差异大;孔带传动靠输纱轮销钉与带孔定位传动,缺点是由于销孔间距及孔被拉长,有打滑现象,输纱速度差异较大;聚氨酯(TPU)牙带制作简便,成本低,传动定位好,无打滑现象,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缺点:其一,构成TPU牙带内侧的齿的耐磨性较差,使用8至12个月后齿形便出现严重磨损,影响与前述送纱器轮的配合效果,甚至出现消极的打滑情形,最终影响送纱器的送纱效果并导致针织物产生瑕疵;其二,由于TPU基体带的材质较硬,摩擦系数较小,因而需要在足够的张力下满足需求的传动力,然而盲目增大TPU基体带的张力会产生顾此失彼的情形,即损害基体带的使用寿命,影响运动部件如轴承的寿命,并且还会产生噪声而影响作业环境,尤其不利于节省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圆机输纱器无缝橡胶牙带,能够解决现有输纱器牙带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圆机输纱器无缝橡胶牙带,为一体成型的无端点的环状体构造,包括牙带本体1和传动带齿11,所述传动带齿11位于所述牙带本体1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齿11的外面覆盖一层耐磨层2。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牙带本体1和传动带齿11为橡胶材质;所述耐磨层2为强力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牙带本体1和传动带齿11内设置有增强纤维丝12。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增强纤维丝为玻璃纤维丝。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丝的直径为0.3~0.6㎜。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牙带本体1的宽度为6~12㎜,长度为7~40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强力布为尼龙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尼龙布为浸胶尼龙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浸胶尼龙布的克重为200~400g/m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圆机输纱器无缝橡胶牙带,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一方面提高齿面的耐磨性,另一方面显著改善牙带背面的摩擦系数,从而满足带体在较小的张力下获得所需的传动力要求,具有延长牙带和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减小噪声和节能降耗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圆机输纱器无缝橡胶牙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大圆机输纱器无缝橡胶牙带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牙带本体,11.传动带齿,12.增强纤维丝,2.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大圆机输纱器无缝橡胶牙带,为一体成型的无端点环状体构造,包括牙带本体1和传动带齿11,所述传动带齿11位于牙带本体1的内侧,用于与送纱器的送纱器轮相配合。牙带本体1和传动带齿11均为橡胶材质,且为一体式结构,橡胶材质的摩擦系数高,因而可满足在较小的张力下获得所需传动力的要求,并且既可确保牙带本体1的使用寿命以及保护送纱器轮轴以及动力传动轮轴的轴承之类的传动部件,又能显著降低噪声并且节省能耗。
牙带本体1和传动带齿11内还设置有增强纤维丝12,该增强纤维丝12是直径为0.3mm的玻璃纤维丝,其均匀分布在牙带本体1和传动带齿11内,有效增强了牙带整体的力学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奥顿传动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奥顿传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0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轮传动减速器
- 下一篇:螺旋双向超越离合器结构、变速轴及自动变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