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机器人触点式充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0374.X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7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郭长琛;许清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童时刻(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机器人 触点 充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触点式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是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亦或者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智能机器人具备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或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多为自整步电动机,类似于筋肉,它们使手或脚动起来,还有一些灯光或声音作为回应。
现有的智能机器人内部均携带有蓄电池,通过蓄电池驱动上述效应器工作,然现有的蓄电池的充电均通过充电线插置在插座进行充电,需人为进行操作才能完成,相当麻烦。
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此研制出一种智能机器人触点式充电结构,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触点式充电结构,无需人为操作,智能机器人移动到充电座上时即可自动进行充电,并且结构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机器人触点式充电结构,包括和智能机器人分离的充电座,充电座上安装向外凸出的两弹性充电触点,弹性充电触点和电源电连接,智能机器人的底部安装和该弹性充电触点配合的两固定充电触点,固定充电触点和智能机器人内的蓄电池电连接,充电座上开设智能机器人轮子的导向槽,通过该导向槽校正智能机器人运行方向使固定充电触点触碰到弹性充电触点。
所述两弹性充电触点分别分布在导向槽的左右两侧,相应的两固定充电触点亦分别分布在轮子的左右两侧。
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底部开设安装槽,固定充电触点安装在安装槽的内部,弹性充电触点的顶部的前后两侧边呈圆弧形。
所述导向槽具有喇叭形的入口。
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尾部形成向后的凸出部,固定充电触点和轮子安装在该凸出部的下表面。
所述充电座形成用于容纳凸出部的容置腔,固定充电触点和导向槽形成于该容置腔的底面。
所述充电座位于容置腔的外侧形成具有喇叭形的导向槽的入口。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有导向槽,因此智能机器人的轮子进入导向槽后即可自动摆正位置,无需人为操作,并且结构非常简单。工作时,智能机器人移动至充电座,轮子进入导向槽后自动摆正位置,智能机器人继续沿导向槽移动直至固定充电触点和弹性充电触点接触,通过弹性充电触点可靠的和固定充电触点连接进行蓄电池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智能机器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充电座1,弹性充电触点11,侧边111,导向槽12,入口121,容置腔13,凸块14,智能机器人2,固定充电触点21,安装槽22,轮子3,凸出部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2触点式充电结构,包括和智能机器人2分离的充电座1,充电座1可放置在墙边等前部无遮拦的位置。
充电座1上安装向外凸出的弹性充电触点11,弹性充电触点11和电源电连接,智能机器人2的底部安装和该弹性充电触点11配合的固定充电触点21,固定充电触点21和智能机器人2内的蓄电池电连接,充电座1上开设智能机器人2的轮子3的导向槽12,通过该导向槽12校正智能机器人2运行方向使固定充电触点21触碰到弹性充电触点11。
由于设置有导向槽12,因此智能机器人2的轮子3进入导向槽12后即可自动摆正位置,无需人为操作,并且结构非常简单。其中导向槽12具有喇叭形的入口121,喇叭形的入口121使得轮子3在稍微偏离导向槽12的位置时也能准确无误的进入导向槽12。
工作时,智能机器人2移动至充电座1,轮子3进入导向槽12后自动摆正位置,智能机器人2继续沿导向槽12移动直至固定充电触点21和弹性充电触点11接触,此时蓄电池即可进行充电。
一般倾斜多发生在轮子3的前后侧,轮子3的左右两侧一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为了使两弹性充电触点11和两固定充电触点21充分接触,两弹性充电触点11分别分布在导向槽12的左右两侧,相应的两固定充电触点21亦分别分布在轮子3的左右两侧。并且两弹性充电触点11作用在智能机器人2上的作用力也更加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童时刻(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童时刻(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03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