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挖掘垃圾山的移动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2767.4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6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田威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H15/1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6100 福建省三明市大***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挖掘 垃圾 移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用于挖掘垃圾山的移动房。
背景技术
资源再利用一直是人类的一大热门话题,节约资源的口号已慢慢深入到人心,只有通过资源的回收利用,才能真正的做到环保节能,而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制造燃料就是资源再利用的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人口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近年来增长率过到5%-8%。全国660个城市中已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出现大型垃圾山,这种垃圾山不仅存在污染环境、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等问题,还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危害城市居民。如何妥善处理城市垃圾,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能源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对垃圾进行处理之前,首先要对垃圾山中的垃圾进行挖掘,现有垃圾挖掘均为露天开采,在挖掘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下雨时,雨水直接打在垃圾山的挖掘区域,使得挖掘区域的垃圾和路面产生积水,导致挖掘难度增大,甚至在雨后的数天内都无法展开挖掘工作,影响垃圾处理的进度。由于垃圾山的地基普遍不实,加上挖掘作业,雨水渗入垃圾或路面后容易引发塌陷,进而发生安全事故。2、夏天由于阳光的照射,环境温度高,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容易大量出汗,影响工作效率。3、挖掘垃圾时会随之出现大量的因垃圾长期堆积而产生的臭气、尘埃等。臭气中可能存在有毒气体,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臭气中也会有沼气成分,沼气浓度高时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可见在挖掘垃圾山时及时排除臭气是很有必要的,而目前并没有专门用于排除臭气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挖掘垃圾山的移动房,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垃圾山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存在雨天容易因积水而发生塌陷等安全事故,作业人员工作环境差以及臭气无法及时排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挖掘垃圾山的移动房,包括架体,该架体设有至少四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柱,该架体上端面设有棚布,每个支撑柱的下端配设有一滚轮,支撑柱与滚轮之间设有可使滚轮沿竖直方向升降的伸缩机构;该移动房还包括喷雾系统,所述喷雾系统包括水雾发生装置和复数根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地挂设于架体的管体,复数个所述管体通过一主管体与水雾发生装置连通,所述管体设有复数个朝管体两侧向下倾斜设置的细孔,并且相邻两管体的细孔之间相互错位;该移动房还包括吸气管道,所述架体在管体下方还设有二维导轨机构,所述吸气管道通过二维导轨机构可沿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于移动房内,吸气管道的一端延伸至垃圾挖掘区域的上方,另一端延伸至移动房外并连接有一抽风机。
进一步,上述二维导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导轨和一个第二导轨,两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连接块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地挂设于架体的下方,两所述第一导轨均设有第一滑块,两所述第一滑块之间设有长杆和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有第二滑块,该第二滑块设有通气孔;所述吸气管道包括第二管体和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为伸缩软管,该伸缩软管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套环,所述套环的上部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长杆,伸缩软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孔的一端对接,另一端与所述抽风机连接,通气孔的另一端与第一管体对接,第一管体的另一端延伸至垃圾挖掘区域的上方并设有吸气罩。
进一步,上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由两根相互平行的螺杆和驱动螺杆转动的电机组成。
进一步,上述抽风机连接有一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通过排气管依次连接的布袋除尘器、洗涤塔、光氧化废气净化装置、离心风机以及排气筒。
进一步,上述架体包括复数个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的横梁,每个横梁的上端设有一倒V字形的顶梁,该顶梁的两端与横梁连接,并且顶梁与横梁之间设有复数个连接杆,每个横梁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柱。
进一步,上述滚轮为万向滚轮。
由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田威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田威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27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