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4199.1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9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苏树强;朱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筑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34 | 分类号: | F24J2/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蓄能 空气 太阳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的蓄能罐,属于太阳能应用领域以及蓄热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太阳能光热的利用,特别是低温利用,大都是将太阳能搜集经换热后存储于水中,如果不能及时使用,存储在水中的热量就会慢慢消散。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为了使太阳能成为连续、稳定的能源,从而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能源,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蓄能问题,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阳辐射能尽量贮存起来,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但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就是专门为太阳能蓄热供热研发的,能够解决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在不使用时存储在蓄能棒中的热量不会散失,且当太阳能不足时,可以通过辅助电加热来补充能量。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采用来了一下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至少包括测温口、进水口、压力表、出水口、吊环、吊环内腔固定架、聚氨酯实体保温层、出风口、相变相变蓄能棒、稳定架、空气夹层内腔、空气夹层、空气夹层外壁、多孔加强网板、排污口、支撑立柱、脚衬、进风口、控制器、辅助电加热、蓄能罐外壳,其中蓄能罐外壳和空气夹层外壁之间用聚氨酯保温材料进行填充为聚氨酯实体保温层,空气夹层内腔下方有排污口连通内腔和蓄能罐外壳,空气夹层外壁、空气夹层内腔和多孔加强网板下方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和多孔网板固定,多孔网板上有相变相变蓄能棒竖直固定在其中的孔洞上,进水口从蓄能罐外壳的上方与空气夹层内腔相连,所述进水口的出水端延伸至水箱内腔的下方,辅助电加热在水箱内腔中进水口出水端的下方,控制器在辅助电加热与蓄能罐外壳连接处上,出水口从空气夹层内腔的上方连通蓄能罐外壳,测温口从蓄能罐外壳上方伸入空气夹层内腔,压力表从蓄能罐外壳上方伸入空气夹层内腔,吊环内腔固定架一端固定在空气夹层外壁上方,一端与吊环连接,吊环在蓄能罐外壳上方,稳定架固定在空气夹层四周的侧面上,脚衬在蓄能罐外壳下方。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还具有如下特征:相变蓄能棒通过多孔网板和支撑立柱竖直固定在空气夹层内腔。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还具有如下特征:辅助电加热在空气夹层内腔中进水口出水端的下方。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还具有如下特征:控制器可以按照设定的条件对水箱中的水进行辅助加热,在辅助电加热与水箱外壳连接处上。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还具有如下特征:进水口从蓄能罐外壳的上方连通内腔,进水口的出水端延伸至空气夹层内腔的下方,出水口从空气夹层内腔的上方连通蓄能罐外壳。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还具有如下特征:吊环在蓄能罐外壳上方,通过吊环内腔固定架与空气夹层外壁连接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还具有如下特征:测温口从蓄能罐外壳上方伸入空气夹层内腔。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还具有如下特征:压力表从蓄能罐外壳上方伸入空气夹层内腔。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还具有如下特征:蓄能罐的主要热源为太阳能,进风口外部连接的是空气式太阳能集热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还具有如下特征:述由进风口进入的热空气在空气夹层中循环,并将热量传递给相变蓄能棒,存储在相变蓄能棒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相变蓄能棒的空气式太阳能蓄能罐,包括测温口(1)、进水口(2)、压力表(3)、出水口(4)、吊环(5)、吊环内腔固定架(6)、聚氨酯实体保温层(7)、出风口(8)、相变相变蓄能棒(9)、稳定架(10)、空气夹层内腔(11)、空气夹层(12)、空气夹层外壁(13)、多孔加强网板(14)、排污口(15)、支撑立柱(16)、脚衬(17)、进风口(18)、控制器(19)、辅助电加热(20)、蓄能罐外壳(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筑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筑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41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