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人体红外感应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4356.9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6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射频 识别 技术 人体 红外 感应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芯片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人体红外感应芯片。
背景技术
人体芯片是一个很小的芯片,可以很容易地植入人体皮肤的下面,上面记录着个人的资料。用特定的机器就可以显示里面的内容,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开发出来的可以植入人体的芯片,里面装有芯片、天线和信息发射装置,对应身体之外不同的接收装置。无线射频技术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IC卡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和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但是随身携带的卡片还是会容易丢失,对生活造成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如果能够将无线射频技术应用到人体芯片上,将会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人体红外感应芯片。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人体红外感应芯片,包括保护外壳、引脚、射频功放管、热电元件,所述保护外壳底部设置有底部密封盖,所述底部密封盖内部设置有所述引脚,所述引脚连接所述电路元件,所述电路元件上方设置有所述射频功放管,所述射频功放管上方设置有所述热电元件,所述热电元件上方设置有滤光片,所述滤光片顶部设置有信号窗口,所述滤光片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环,所述射频功放管的最下方设置有阅读模块,所述阅读模块下一级设置有数据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数据信号处理模块上方设置有应答模块。
综上所述,所述引脚接通电路元件进行电流处理后将电流传至所述射频功放管,外界信号通过所述信号窗口以及所述滤光片后进入所述射频功放管,进行数据验证后将信号传出芯片,完成了无卡片的信号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号控制便捷性,所述底部密封盖与所述保护外壳配合安装且内部有密封内腔,所述引脚穿过所述底部密封盖通到所述保护外壳内部,所述引脚与所述电路元件焊接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号控制便捷性,所述射频功放管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路元件,所述热电元件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射频功放管。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号控制便捷性,所述滤光片粘贴在所述支撑环上表面,所述信号窗口内嵌在所述保护外壳内表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号控制便捷性,所述阅读模块紧固安装在所述射频功放管的内部,所述数据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阅读模块以及所述应答模块都通过信号线相接。
有益效果在于:改变了通过卡片进行信号控制的单一形式,对于进行人体通过人体芯片进行身份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人体红外感应芯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人体红外感应芯片的射频功放管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保护外壳;2、底部密封盖;3、引脚;4、电路元件;5、射频功放管;6、支撑环;7、热电元件;8、滤光片;9、信号窗口;10、阅读模块;11、数据信号处理模块;12、应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未经王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4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社保自助终端
- 下一篇:卡片存取装置及其取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