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馈线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7282.4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7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陆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汉斌 |
主分类号: | F16L3/12 | 分类号: | F16L3/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季***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馈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用装置产品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 一种馈线吊具。
背景技术
馈线一般是用作电视机与室外天线连接的信号线,其线扁平一般为双线。 馈线也用于配电网中,是指与任意配网节点相连接的支路,可以是馈入支路, 也可以是馈出支路。通信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架设基站时,所有与基站顶部天线 连接的分支皆称为馈线,馈线要与架设在基站顶部的天线连接,由于馈线一般 都比较重,吊空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其自身的重量容易使馈线发生形变.从而导 致阻抗发生变化,影响信号传递的质量。目前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将馈 线固定,比如用麻绳系,用铁丝绑。这些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总 体效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比如安装不够灵活,维护时也不太方便,捆绑过紧时 影响馈线的信号传输,捆绑过松时又起不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铁丝或不锈钢材 料制品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还是会出现腐蚀现象,势必引起维护困难。因此, 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馈线吊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 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 题,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馈线吊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馈线吊具,该吊具 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套管、设置在套管外壁的3-4个套孔、设置在套管 内壁的抗氧化橡胶套、套接在套孔上的碳纤维经编绳;所述套管、套孔、抗氧 化橡胶套通过抗氧化粘结剂固定连接,抗氧化橡胶套的截面为椭圆形,抗氧化 橡胶套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凸点。
进一步,为保证吊起时受力平衡,所述套孔的间距相等,套孔由碳纤维材 料和热塑性树脂复合制成。
进一步,为保证碳纤维经编绳的长期有效强度,所述碳纤维经编绳表面涂 覆有抗氧化涂层。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馈线吊具的结构较为简单,主 体结构采用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可使得该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出现金属 材料容易出现的腐蚀现象,另外,内壁抗氧化橡胶套截面为椭圆的设置及内壁 凸点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滑动,保持馈线在吊起时的稳定,方便实用,适宜进 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除去碳纤维经编绳4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管,2.套孔,3.抗氧化橡胶套,4.碳纤维经编绳,5.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描述中使用的词语 “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 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下面所示 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并且,下面实 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 案所必须的。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馈线吊具套接在馈线5上,该吊具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 制成的套管1、设置在套管1外壁的3个套孔2、设置在套管1内壁的抗氧化橡 胶套3、套接在套孔2上的碳纤维经编绳4;所述套管1、套孔2、抗氧化橡胶 套3通过抗氧化粘结剂固定连接,抗氧化橡胶套3的截面为椭圆形,抗氧化橡 胶套3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凸点,可有效防止吊具在将馈线吊起时的滑动。
进一步,所述套孔2的间距相等,套孔2由碳纤维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复合 制成;所述碳纤维经编绳4表面涂覆有抗氧化涂层,抗氧化橡胶套3由抗氧化 橡胶和短切碳纤维毡复合而成,可使得抗氧化橡胶套具有较好的抗撕裂性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 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 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 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 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汉斌,未经陆汉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72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