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备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9300.2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翌嘉;陈信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泰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姚垚;曹正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备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池的电 力备援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见的电力备援系统如1+1备援、2+1备援或N+1备援系统,使 用至少两个备援电源供应器并联,以提供负载电力。当其中一个电源 供应器失效或无法正常供电时,其他的电源供应器能及时提供充足电 力,维持正常稳定的供电给负载。然而,因应各种电源应用,电力备 援系统的设计也受到挑战,需要因应使用情况而对供电机制进行设计 或改良,以符合使用者的期待。让电力备援系统可以让用户更方便的 使用,同时提供稳定供电的目的,是本领域研发人员或制造商需要努 力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 一种电力备援系统,可提供负载的稳压输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 种电力备援系统,包括至少一备援电源供应器、背板电路以及电池备 援模块;备援电源供应器具有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输入端接收交流电, 输出端用以产生第一直流电;背板电路耦接备援电源供应器的输出端 与负载之间;电池备援模块耦接背板电路,用以产生第二直流电,且 接收外部控制指令;电池备援模块包括电池、电池管理单元、充电电 路、至少一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外部控制接口与线上升压单元;电 池管理单元耦接电池,控制电池的充放电;充电电路耦接备援电源供 应器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单元,用以将第一直流电对电池充电;第一 直流/直流转换器耦接于电池管理单元与背板电路之间,将来自电池的 电力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并将第二直流电提供至背板电路;其中当交 流电存在时,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输出的第二直流电的电压低于第一 直流电的电压,使背板电路将第一直流电输出至负载;当交流电不存 在时,背板电路将来自电池备援模块的第二直流电输出至负载;外部 控制接口耦接电池管理单元与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至少其中之一, 用以接收外部控制指令;线上升压单元耦接备援电源供应器的输出端, 侦测第一直流电,并在第一直流电的电流超出预设范围时,提升第二 直流电的电压至大于第一直流电的电压,由此提供对负载的稳压输出。
更好地,电池备援模块更包括升压单元,耦接于备援电源供应器 的输出端与充电电路之间。
更好地,外部控制接口为通用串行总线(USB)。
更好地,外部控制接口为无线控制接口。
更好地,无线控制接口是蓝牙控制接口,接收行动通信装置的外 部控制指令。
更好地,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是升压转换器。
更好地,第一直流/直流转换器是降压转换器。
更好地,背板电路包括电流监测器。
更好地,背板电路包括第二直流/直流转换器。
更好地,背板电路装设于模块框架内,模块框架容置备援电源供 应器与电池备援模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备援系统在外部交流电存在 时,除了供电给负载也可同时对电池充电,在外部交流电不存在时, 则由电池备援模块供电。此电力备援系统利用了具有电池的电池备援 模块,可以提供稳压输出、且线上升压单元可监控浪涌电流,由此对 负载提供稳定的供电。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 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备援系统的电路方块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备援系统的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力备援系统
11:备援电源供应器
12:背板电路
13:电池备援模块
AC:交流电
V1:第一直流电
V2、V2’:第二直流电
121、125:电流监控器
122、123、124、134、135:直流/直流转换器
f:节点
131:电池
132:电池管理单元
133:充电电路
136:外部控制接口
CT:外部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泰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泰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9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