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9616.1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6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何震华;曾宏强;梁志锋;陆仕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球形 钢结构 旋转 操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建筑施工领域,我国钢结构迅速发展,形式多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在广场项目中,裙房大商业采用玻璃球形钢结构,其中半球形球形钢结构位于大商业屋顶,桁架采用空中拼装的方式。屋面无法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操作,屋面吊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中球形钢结构以一个同心圆将钢结构杆件弯曲成符合各自所在部位的圆曲形、再组合成球形钢结构,工艺较为复杂,而且对吊装操作机械要求稳定、准确,全覆盖,但是,钢结构定位及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质量问题,钢结构定位、焊接操作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结构定位及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质量问题,钢结构定位、焊接操作难度较大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包括:
顶心柱,设置于球形钢结构的顶部;
移动支架,位于所述球形钢结构的外围;以及
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顶心柱,所述操作平台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支架。
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通过在球形钢结构的顶部设置顶心柱,移动支架通过操作平台绕着顶心柱旋转,操作平台上挂设有可沿着操作平台移动的吊钩,从而可对球形钢结构进行施工,减少了施工工作面,对于施工场地较为狭小的项目十分实用,方便、快捷、安全、通用,较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心柱设置于所述球形钢结构的顶部且正对所述球形钢结构的球心。
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支架包括:
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通过三角稳定形状焊接连接;
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旋转移动支架的底面为矩形;以及
张紧斜杆,多个张紧斜杆斜向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连接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带固定锁死装置的轮子。
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活动挂设于所述操作平台的吊钩。
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下设有供所述吊钩悬挂的轨道。
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顶心柱和所述操作平台之间的调节转向轴承。
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操作平台的长度大于所述球形钢结构的半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球形钢结构的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球形钢结构的立面图。本实用新型中的球形钢结构为一高度为8300mm的球形的一部分,球形钢结构1的施工质量要求高,需要定位准操作稳定。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平面示意图。参阅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的剖面示意图。参阅图4,显示了图3中的A-A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用于球形钢结构1的吊装、定位和安装,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包括:顶心柱2、移动支架3、操作平台4以及吊钩5,其中,顶心柱2设置于球形钢结构1的顶部;移动支架3位于球形钢结构1的外围,操作平台4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顶心柱2,操作平台4的另一端连接于移动支架3;吊钩5活动挂设于操作平台4。本实用新型用于球形钢结构的旋转操作平台,减少了施工工作面,对于施工场地较为狭小的项目,十分实用,方便、快捷、安全、通用,较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9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丝网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加固结构
- 下一篇:末节臂架、臂架和泵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