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1710.0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7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廖正房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正房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510407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燃烧效 率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 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随着燃气灶技术的发展,无论是 燃气灶的安全性、点火技术还是外观都得到很大提高,但是 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日益升高,现有技术的燃气灶还是燃烧 效率不能满足人们节能环保要求的期望,仍存在燃烧不够充 分的缺点,现有技术中,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空间相当有限, 制约了燃料的燃烧效率,导致燃气的燃烧不够充分,燃料的 空燃比低,是导致燃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 燃气灶空燃比低这个问题是解决当前燃气灶不够节能环保 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燃 气灶。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燃气灶,包括灶身以及与灶身连接且能接入燃气的 把手,所述把手的外端设置有燃气接头,所述把手内的通道 与所述灶身内的燃气通道连通;
所述灶身的顶部布置有环绕灶身顶部的环状分火盘和 设置于灶身顶部中央的喷火头,所述分火盘和喷火头的顶面 均密布有喷火孔;
所述分火盘与喷火头之间相间有一环状的通风沟;
所述分火盘上的喷火孔沿分火盘的边缘由外至内阶梯 状下沉环状排布;
所述灶身上分火盘的下方开设有连通所述通风沟以及 灶身侧面的侧面进气口。
所述灶身的下方还设置有一组专供燃气给喷火头的燃 气接入装置,所述燃气接入装置包括倒置漏斗状的预混仓、 设置于预混仓底部入口中央的气嘴以及覆盖所述预混仓底 部入口的蜂鸣片,
所述预混仓顶部的出口与所述喷火头连通,所述预混仓 的入口处设置有横梁,横梁上预设有适合所述气嘴连接的接 口通孔;
所述蜂鸣片的外形与所述预混仓的入口的轮廓相适应, 所述蜂鸣片上开设有与所述横梁轮廓相匹配的窗口以及与 所述接口通孔大小一致的安装孔,所述蜂鸣片的外侧设置有 拨片;
所述气嘴穿入所述安装孔与接口通孔连接,所述气嘴与 蜂鸣片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所述气嘴的侧面设置有连通气嘴 内部通道的预混孔。
所述分火盘最内圈的喷火孔的高度与所述喷火头持平。
所述把手外端的燃气接头上设置有蜂鸣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 新型的燃气灶通过多种方式增加燃气的空燃比来达到节能 环保和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如采用中央喷火头单独供给燃 料,并且在喷火头的供应燃料的预混装置中采用大的空气燃 气混合的方法提升空燃比;通过在炉灶中设置通风沟,使得 燃烧中缺氧的区域也能得到氧气补充;把供应空气给通风沟 的通道设置在分火盘的下方,利用分火盘燃烧的热量加热空 气,能够使燃气灶的燃烧更旺,提高了燃料的效率;分火盘 的喷火孔阶梯级设置,能使通风沟内产生更大的负压,加速 空气和氧气的流入,增进燃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分火盘的结构剖视 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去掉分火盘后的结构 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去除支撑脚的结构仰 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灶身的结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预混仓的结构仰视 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预混仓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的气嘴与预混仓连接 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如图1~10所示,一种燃气灶,包括灶身1以及与灶身 1连接且能接入燃气的把手2,把手2的外端设置有燃气接 头3,把手2内的通道与灶身1内的燃气通道连通。
灶身1的顶部布置有环绕灶身1顶部的环状分火盘4和 设置于灶身1顶部中央的喷火头5,分火盘4和喷火头5的 顶面均密布有喷火孔6;
分火盘4与喷火头5之间相间有一环状的通风沟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正房,未经廖正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1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