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1904.0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8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卓;曾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毓造血干细胞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2 | 分类号: | C12M3/02;C12M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壁性 细胞 三维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胞三维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壁性细胞的三维 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干细胞或者肿瘤细胞等贴壁性细胞采用二维培养方法,培养出来的细 胞都是粘附在容器壁上的二维形态细胞,不利于促分化、细胞微环境控制、以 及应用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多采用不同材料的三维结构载体与细胞形成细胞- 三维载体复合的形态,在体外共同培养,使细胞能够在载体的三维立体空间结 构中迁移、生长。
而构建三维细胞培养的三维结构载体现有通常是两种,一种是三维细胞支 架、另一种是微球载体。其中,三维细胞支架的三维细胞培养方式是在培养容 器内固设胶原、蚕丝蛋白、纤维蛋白、海藻酸盐、透明质酸、壳聚糖等材质制 备的利于细胞亲和的支架体;微球载体是能适用于贴壁细胞生长的微珠,一般 是由天然葡聚糖或者各种合成的聚合物组成。上述三维培养方式在实施的过程 中,三维细胞支架一旦设定之后,支架本身不会再移动,培养相对比较静态; 所以需要进行细胞动态环境培养时,多采用的是微球载体进行。
但采用微球载体进行三维培养时,微球载体预先根据细胞培养的密度和数 量要求计算后添加至培养容器中,并用搅拌等方式保持其悬浮在培养液中;但 是培养过程中除了细胞数量和密度增加之外,微球自身的构建的环境(微球自 身密度等)也是不变的;而对于细胞培养来说,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前期接 种的细胞数量不多、需要微球相对密度大促进贴壁,中后期贴壁细胞数量增加 后、相应降低微球密度促进其生长增殖)上需要不同的环境,微球载体也无法 较好地满足动态环境的要求;并且,微球载体搅拌方式保持悬浮本身也增加了 细胞培养的剪切应力,容易对细胞造成大的机械损伤,因此也无法达到实现良 好的细胞三维动态培养环境,降低了细胞培养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微珠载体继续拧细胞三维培养的缺 陷,提供一种适于细胞培养环境过度的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包括磁场发生器、以及设置于该磁场发 生器所产生的磁场中的细胞培养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装置,实施中可以在培养腔中置入供细胞贴壁的磁 珠,通过控制改变磁场发生器产生磁场的场强即可使磁珠的分布产生变化,从 而可以根据细胞生长的阶段要求改变培养密度环境。而且,通过外加磁场来使 磁珠进行运动,可以替代机械搅拌棒、气升式等搅拌使培养液和细胞流动,降 低了机械冲击和剪切应力对细胞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例提出一种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方法,方法的步骤和实施 过程包括:
S10,获取具有细胞亲和性、能用于细胞贴壁性培养的磁珠;
S20,以步骤S10的磁珠作为共培养介质与待培养细胞于磁场中进行培养。
本案中采用上述磁珠作为细胞共培养介质,相比葡聚糖或合成聚合物的微 珠培养介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培养时期所要求的空间、密度等条 件,通过控制改变磁场的场强(场强是矢量,大小或方向的变化都会改变磁珠 的受力而引起磁珠的运动)即可使磁珠的分布产生变化,从而可以根据细胞生 长的阶段要求改变培养环境。而且,通过外加磁场来使磁珠进行运动,可以替 代机械搅拌棒、气升式等搅拌使培养液和细胞流动,降低了机械冲击和剪切应 力对细胞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毓造血干细胞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毓造血干细胞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1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