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2171.2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8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祎;娄宇;陈骝;邢云林;秦敬伟;窦硕;左汉文;刘海宏;申颖洁;李朝霞;刘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E02D27/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4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主体结构 独立设备 耗能 本实用新型 防静电地板 基础振动 精密设备 控制结构 块状基础 支撑 钢梁 安装台 减振垫 硬脂酸 地坑 格构 隔振 振动传递路径 弹性地基 顶面中心 刚度结构 外界振动 协同作业 桩基结构 结构柱 微振动 改进 复合 消耗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包括:精密设备安装台、独立设备基础、建筑主体结构、硬脂酸减振垫、支撑格构钢梁、隔振支撑和防静电地板结构,独立设备基础包括块状基础和桩基结构,精密设备安装台位于块状基础顶面中心部位,建筑主体结构包括结构柱和弹性地基,独立设备基础和建筑主体结构之间设有地坑,硬脂酸减振垫、支撑格构钢梁、隔振支撑和防静电地板结构从下至上设置在地坑中。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设计多变材料和多变刚度结构形式复合协同作业,通过延长振动传递路径,逐级消耗外界振动源传递至振敏对象途中的能量,从而实现了通过基础和结构多级耗能,有效进行微振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设备振动控制方法主要利用动力设备基础相关规范进行动力设计,进行振动抑制处理,其设计内容是增大设备基础的尺寸、体积、质量等参数,通过大体积质量混凝土基础自身吸收振动能量的方式进行工程减振。
该方案具有以下缺陷:
(1)单独大体积混凝土减振能力有限。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在设计层面上简单,但是由于其单一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特性,致使其无法利用多次变材料、变刚度交界面能量折射损耗减小振动传递,只能依赖质量增大,降低整体基础的动能对应物理量(速度),而且由于质量不能无限增大,所以其减振能力有限。
(2)单独混凝土设备基础减振易失效。往往由于设备基础工艺条件限制,导致设备基础的长宽高的比例设计无法协调,不能设计成为扁平式结构,导致设备基础成为立式结构,致使设备基础的自振基本频率过低,减振失效。
(3)设备工艺尺寸大时土建施工造成浪费。当对工艺设备底座尺寸大、振动设计目标严格,只能通过不断增大设备基础的尺寸,这样就造成了若提高减振效率,设备基础的土建成本就需要成倍增加,进而提高了工程造价。
(4)大质量混凝土基础方案负面效应大。若采用大质量混凝土设备基础方案,一旦隔振方案实施后,则无法更改,若工艺设备运行工况发生变化,这种方案也不能变更,只能是永远的固定了。此外,大质量混凝土基础由于增大质量,大大增加了地基实际承载,对于我国较发达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均为软质黏土层分布,地基承载力的成倍增加会加剧地基的长期缓慢沉降量,进而增大地基加固成本,且如果出现设备基础失效,则无法进行修复和变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包括:精密设备安装台、独立设备基础、建筑主体结构、硬脂酸减振垫、支撑格构钢梁、隔振支撑和防静电地板结构,独立设备基础包括块状基础和桩基结构,桩基结构位于块状基础下面并支撑块状基础,精密设备安装台位于块状基础顶面中心部位,建筑主体结构包括结构柱和弹性地基,弹性地基位于结构柱下面并支撑结构柱,独立设备基础和建筑主体结构之间设有地坑,硬脂酸减振垫、支撑格构钢梁、隔振支撑和防静电地板结构从下至上设置在地坑中及位于独立设备基础的周围,防静电地板结构与块状基础上端平齐。
根据上述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其中,块状基础底部、桩基结构、结构柱底部和弹性地基位于地层中。
根据上述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其中,弹性地基周围还设有回填土地基。
根据上述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其中,回填土地基包括由砂土、粘性土、杂细土组成的回填介质。
根据上述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其中,地坑内结构交界处设置止水带。
根据上述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其中,地坑底部可以设置有基础垫层。
根据上述一种改进的多级耗能基础振动控制结构,其中,基础垫层为10cm厚的C10细石混凝土垫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21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抗拔桩地库抗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