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桶及其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3843.1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7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林锐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锐鸿 |
主分类号: | B65F1/16 | 分类号: | B65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明和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1 | 代理人: | 虞宝煜 |
地址: | 522013 广东省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桶 及其 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桶,尤其是一种具有桶盖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是室内室外几乎随处可见的物品,其虽普通且默默无闻,但是现代文明却不能缺少它。在室外公共场所、及居家所用垃圾桶一般都自带桶盖,由此可以防治异味儿从中逸散出来,也可以遮蔽人的视线,可给人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干净整洁明亮的感觉,即所谓眼不见为净。但是这些垃圾桶的桶盖仅作为盖子使用。我们都知道,用扫帚扫完垃圾后将垃圾堆积在一起,再用畚箕将其收集起来,因此打扫时畚箕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具。因此,与垃圾桶一起配备的还有扫帚和畚箕。但是这些东西有时经常会被分开挪用到其他地方去使用,所以经常会出现垃圾扫到一堆后找不到铲灰的畚箕,让人手忙脚乱。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垃圾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垃圾桶功能较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桶,其包括一个用于容纳垃圾的桶身和一个桶盖,所述桶盖包括一个盖体,该盖体以能拆卸地方式设于该垃圾桶桶身顶部的开口处;其中该盖体还具有畚箕的形状,能够用作畚箕。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是,所述桶身还包括一个结合圈,该结合圈结合于该桶身顶部的开口边缘,该盖体具有一第一结合部,该结合圈具有供该第一结合部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结合,使该盖体以能够拆卸且能翻转地设于该桶身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是,所述第一结合部是一组沿该桶身开口径向延伸的转轴,所述第二结合部为一组凹槽或凹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是,所述第一结合部是一组凹孔或穿孔,所述第二结合部为一组沿该桶身开口径向延伸的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是,当所述盖体静止时,该盖体是以其畚箕形状的凹面朝上的方式结合于该结合圈。在用盖体用作畚箕将垃圾清扫进去后,再将盖体安装到垃圾桶桶身的开口处,只要翻动该盖体的一侧端,则可将垃圾全部倾倒至桶身中。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是,所述盖体的上下分别为对应的一个凹面和一个凸面,所述凹面的一侧延伸一个手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要求保护一种垃圾桶的桶盖,包括一个盖体,该盖体以能拆卸地方式设于该垃圾桶桶身顶部的开口处;其中该盖体还具有畚箕的形状,能够用作畚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不仅具有一般带盖垃圾桶的功能,而且由于该盖体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桶身,因此能够轻易地从桶身之上取下,用作垃圾铲,以将地面上堆积在一起的垃圾清除,完成清扫工作的最后关键一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的桶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的盖体用作畚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效果更为清楚地描述出来,以下结合图具体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一个垃圾桶1,包括桶身11和桶盖12。桶盖12包括一个结合圈121和一个盖体122。结合圈121结合再桶身11上,其设计为一个环圈结构,可采用橡胶或者塑料制成,套设结合在桶身11的顶部开口的边缘,而盖体122结合在结合圈121上,借此使盖体122可设于该桶身11的顶部开口处,从而能够将装在垃圾桶1内的垃圾遮盖,避免散出异味,以及遮挡人的视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桶盖12可仅仅包括一个盖体122,而盖体122直接设在该桶身11的顶部开口处,无需借助结合圈121。
再结合图2所示,为桶盖12的分解示意图。其中盖体122具有一第一结合部1221,结合圈121具有供第一结合部1221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部1211,当盖体122结合于该结合圈121时,使盖体122以能够拆卸且能翻转地设于桶身11的开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锐鸿,未经林锐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38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