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组件支架与既有混凝土屋面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5250.9 | 申请日: | 2015-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9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后二;朱晓鹏;李昆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23 | 分类号: | H02S2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支架 既有 混凝土 屋面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架与既有混凝土屋面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当前能源问题是世界发展的关键,随着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不断减少,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对太阳能的大力支持,太阳能得到大力的扶持,太阳能得到迅猛的发展,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太阳能组件支架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面上,这时,光伏组件支架与建筑物的连接就成为土建设计的难点,目前大致来说支架连接有以下三种方案:
综上可见,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增加原有屋面荷载大。
2、用钢量多。
3、支架连接的可靠度低
4、屋面防水层及其他建筑层破坏大
植筋需做抗拔试验,施工较为复杂,工序较多,工期较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支架与既有混凝土屋面连接结构,可实现快速与原有结构连接、连接更加可靠,施工简单,工序少,工期短。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屋面混凝土梁,在屋面混凝土梁两侧屋面板对称开有若干螺栓安装孔,所述屋面板上的螺栓孔内涂刷有锚固胶,在屋面板底部螺栓孔下方设置有角钢,所述角钢与屋面板上的螺栓孔对应位置也开有螺栓孔,角钢与混凝土梁呈垂直布置,再通过U形螺栓从角钢和屋面板上的螺栓孔向上穿出,在伸出屋面混凝土梁上方的U形螺栓上绑扎有箍筋,在绑扎有箍筋的U形螺栓上浇筑混凝土柱墩。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快速与原有结构连接、连接更加可靠,而且不需做抗拔试验,具有增加原有屋面荷载小,用钢量少,支架连接的可靠度高,屋面防水层及其他建筑层破坏小,施工简单,工序少,工期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屋面混凝土梁1,在屋面混凝土梁1两侧屋面板2对称开有若干螺栓安装孔,所述屋面板2上的螺栓孔内涂刷有锚固胶,在屋面板2底部螺栓孔下方设置有角钢3,所述角钢3与屋面板2上的螺栓孔对应位置也开有螺栓孔,角钢3与混凝土梁1呈垂直布置,再通过U形螺栓4从角钢3和屋面板2上的螺栓孔向上穿出,在伸出屋面混凝土梁1上方的U形螺栓4上绑扎有箍筋5,在绑扎有箍筋5的U形螺栓上浇筑混凝土柱墩6。
在进行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先凿去屋面板混凝土梁两侧附近的构造层,露出结构层,然后再凿去结构保护层,这样对屋面防水层及其他建筑层破坏小,然后在现有屋面混凝土梁两侧屋面板上对称位置进行钻孔以作为螺栓安装孔,钻孔时应避开屋面板、混凝土梁配筋处,螺栓安装孔与混凝土梁的距离以实际需要计算确定,螺栓安装孔钻好后,往孔壁周围涂刷锚固胶,然后将U形螺栓的两个栓杆从角钢两端的螺栓孔中穿过,角钢两端的螺栓孔与混凝土梁两侧屋面板上开的螺栓孔位置相对应,然后再将U形螺栓的两个栓杆从混凝土梁两侧屋面板上的螺栓孔向上穿出,所述角钢如与混凝土梁呈垂直布置,则整体结构和受力更合理,然后再在伸出屋面混凝土梁上方的U形螺栓上绑扎有箍筋,最后在绑扎有箍筋的U形螺栓上浇筑混凝土柱墩,完毕后再恢复屋面建筑构造层,这样只需在安装太阳能组件支架的地方浇筑混凝土柱墩,因此本实用新型整体增加荷载小,用钢量少,在安装太阳能组件支架时,只需将支架直接安装到混凝土柱墩上U形螺栓突出的栓杆头即可,这样太阳能组件支架连接的可靠度更高,整个过程施工简单,工序少,进而大大缩短了工期。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快速连接:在屋面板上开孔可有效的避开板配筋和混凝土梁配筋,并且屋面板较薄,开孔速度快,而传统化学植筋,为了保证锚固深度,一般在梁上钻孔,梁里钢筋多,化学植筋要求孔的深度较大,这样钻孔难度很大。而且连接(机械锚固)更可靠:本实用新型采用U形螺栓连接,屋面板上开的螺栓孔周围的锚固胶其可在初期起到固定螺栓位置的作用,U形螺栓的锚固主要是下部角钢与栓杆的连接,锚固可靠,不需要做现场抗拔试验,具有整体增加荷载小,用钢量少,太阳能组件支架连接的可靠度高,屋面防水层及其他建筑层破坏小,施工简单,工序少,工期短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52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