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扑克牌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5718.4 | 申请日: | 2015-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8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方案书;方明;朱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宜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F1/02 | 分类号: | A63F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梁美珠;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扑克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扑克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扑克牌。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扑克牌的牌面包括主体区和位于左上和右下角的牌点和花色载体层,人们在玩牌的过程中普遍依靠载体层来辨认牌面。载体层分为两部分,上端是数字和字母(2-10和A、J、Q、K,为方便起见统称为牌点),下面是花色(红心,黑桃,方块和梅花)。为了同时辨认牌点和花色,必须在插牌和握牌的时候让牌点和花色暴露在外。比较方便的方式是横向握牌,让牌点和花色暴露在左侧,但容易造成牌面幅度过大,单手不好握持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是横向加竖向握牌,把一部分扑克牌叠插在上方,甚至叠插多层。但为了同时辨认牌点和花色,叠插在上方的扑克牌必须暴露出整个牌面三分之一的长度,同样给握持和多层叠插造成了不便。如果减少暴露长度,只暴露出牌点,则必须在游戏过程中不断翻看和确认花色,存在明显不便。此外,现有的扑克牌表面较光滑,当需要握持的扑克牌数量较多时,容易打滑而导致扑克牌从手中散落。
现在主流的扑克牌游戏如掼蛋、斗地主、八十分均为同时使用两副扑克牌,游戏者需单手握持27张扑克牌,如何有效握持,不会使扑克牌滑落,是影响和困扰参与者的一大难题。事实上,27张扑克牌基本不可能全部横向握持,必须叠插成多层单手才能握持,在抽牌出牌过程中牌塔“崩溃”的现象经常发生,影响了游戏效率和乐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扑克牌,该扑克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使多张扑克牌握持更加方便,还能够有效防止扑克牌滑脱,提高玩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扑克牌,包括扑克牌本体、依次可拆卸连接在扑克牌本体端角处顶部的第一载体层与第二载体层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扑克牌本体中间顶部的中间载体层。
所述扑克牌本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可拆卸安装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包括与安装槽过盈配合的防滑层主体以及设置在防滑层主体底部的若干个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为圆锥状或半球状。
所述第一载体层上可拆卸连接有标记物,所述标记物为与第二载体层形状相同或者为与第一载体层形状相同的空心标记物。
进一步的,所述扑克牌本体的四周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弧状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层采用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防滑层主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限位槽相适应的限位凸起;所述防滑层主体的顶部粘接在安装槽中,且通过限位凸起与安装槽过盈配合。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使多张扑克牌握持更加方便,还能够有效防止扑克牌滑脱,提高玩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扑克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的扑克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的扑克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中的扑克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扑克牌本体,2、第一载体层,3、第二载体层,4、中间载体层,5、标记物,6、防滑层主体,7、防滑凸起,8、圆弧状凹槽,9、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扑克牌,包括扑克牌本体1、依次可拆卸连接在扑克牌本体1端角处顶部的第一载体层2与第二载体层3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扑克牌本体1中间顶部的中间载体层4。所述第一载体层2、第二载体层3和中间载体层4分别通过粘结胶粘接在扑克牌本体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扑克牌设计成由扑克牌本体、第一载体层、第二载体层和中间载体层组成的层状结构,能够便于批量生产同一规格的扑克牌本体,然后在扑克牌本体上的端角处依次安装上第一载体层和第二载体层,在扑克牌本体的中间安装上中间载体层,这样能够提高扑克牌的生产效率,并且在第一载体层、第二载体层、中间载体层或扑克牌本体中的任意一个发生损坏时,可以对其进行更换,避免造成浪费。此外,通过设置第一载体层、第二载体层、中间载体层和扑克牌本体这样的层状结构,能有利于视力不好的牌友通过用手触摸第一载体层、第二载体层或中间载体层来对扑克牌进行触感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宜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宜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57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