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嘴在线清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6009.8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4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罗磊;雍海泉;岳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底炉用烧嘴的在线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转底炉工艺主要用于钢铁企业含锌含铁尘泥的环保处理,并产生金属化球团和粗锌粉,该工艺逐渐被国内认可和接受。随着生产实践的进行,新工艺也暴露出了新问题,如转底炉内烧嘴出口处堆积粉尘的清理。
转底炉内的加热反应过程与传统加热炉内的加热过程有着明显区别,传统加热炉内的加热过程仅为单纯的热传递过程,而转底炉内工况则十分恶劣。炉内的原料小球高温加热后,球团中的碳与铁、钾、钠、锌、铅等氧合物会发生还原反应,单质的钾、钠、锌、铅溢出形成烟尘,随着生产时间的增加,烟尘逐渐堆积并堵塞在烧嘴出口处,影响烧嘴的加热效果,导致炉内温度出现不均匀和波动情况,严重影响生产。
目前,转底炉内烧嘴出口处堆积烟尘的清理只能通过定期停炉检修进行处理,即降温后人工进入转底炉内对烧嘴出口进行清理,通常情况下,停炉检修周期为三个月左右,检修时间约半个月。转底炉频繁的降温升温,不仅影响了耐材寿命,更严重影响了分厂的作业率和产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烧嘴口处烟尘在线清理的清灰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烧嘴在线清灰装置,包括清灰杆及清灰针,所述清灰针有若干根,呈分散状固定在清灰杆一端。
进一步,还包括套设在清灰杆上的套筒,所述套筒可沿清灰杆轴线前后移动并将清灰针束缚在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烟尘清理时再无需停炉、降温,工人不用进入转底炉内即可进行烟尘清理操作,不会损害耐材寿命,提高了分厂的作业率和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转底炉烧嘴出口堆积烟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烧嘴在线清灰装置,包括清灰杆1及清灰针3,所述清灰针3有若干根,呈分散状固定在清灰杆1一端;还包括套设在清灰杆1上的套筒2,所述套筒2可沿清灰杆1轴线前后移动并将清灰针3束缚在内。
现有技术中的烧嘴本体4两侧均设有点火孔5,如图2、图3所示,利用本申请中的清灰装置即可通过点火孔从外部将堆积在烧嘴本体4出口处的烟尘清理掉。
具体的,本发明中的清灰杆1与清灰针3固定连接,套筒2以可拆卸方式套装在清灰杆1及清灰针3上。使用前,将套筒2套装在清灰杆1上并滑移至清灰针3侧,使清灰针3完全收拢在套筒2内;将收拢状态的清灰装置插入点火孔5内,待清灰针3进入至烟尘堆积区域时,移动套筒2解脱清灰针3,使清灰针3在烧嘴本体4出口处完全打开,通过移动、旋转清灰杆1,实现清灰针3对堆积烟尘的清扫。清扫完成后,再通过套筒2将清灰针3收拢,从点火孔内退出清灰装置。
本申请中,清灰针3为钢丝,与清灰杆1焊接固定,套筒2直接套装在清灰杆1上。呈收拢状态的清灰针3进入至烟尘堆积区域时,套筒2与清灰杆1的另一端均应从点火孔5端口处露出,便于清扫工人拆装套筒2及推拉、旋转清灰杆1。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60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热处理断线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菌厌氧发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