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绕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6472.2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4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沙福泰;吴建兴;童克南;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38 | 分类号: | B65H54/38;B65H54/7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爱英;仇蕾安 |
地址: | 2251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构运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加速器治疗头在加速器治疗过程中需要经常旋转,加速器治疗头的电力供应与主控制器的通信采用屏蔽电缆连接,目前常用的内置式电缆收放机构位于治疗头内部,当电缆出现故障时维修时间长且极不方便;另一种采用增加张紧驱动机构的外置式电缆收放机构,占用空间较大,张紧驱动机构的张力在电缆收放过程中不稳定,且电缆弯曲半径较小,电缆极易损伤而引发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绕线机构,通过将主动转轮固连在加速器治疗头上,无需外部的动力装置就能完成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上的电缆自行绕制的过程。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适应绕线机构,包括主动转轮、从动转轮、电缆I和电缆II;
所述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的厚度相同,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上均设置固定端子,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的外圆周面上均设置有两道并列的绕线槽;
主动转轮固连在外部的加速器治疗头上;从动转轮的转轴固连在外部的加速器机架上,且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的两端的圆面均对应共面;
电缆I的一端固定在主动转轮的固定端子上,另一端以顺时针方向绕制在主动转轮的绕线槽后,再以逆时针方向绕制在从动转轮的绕线槽内并将另一端固定在从动转轮的固定端子上,电缆II的一端固定在主动转轮的固定端子上,另一端以逆时针方向绕制在主动转轮的绕线槽后,再以顺时针方向绕制在从动转轮的绕线槽内并将另一端固定在从动转轮的固定端子上。
主动转轮随加速器治疗头旋转而旋转,通过电缆I和电缆II带动从动转轮旋转,从而实现自适应绕线功能。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缆绕制在两个转轮上,且两个转轮上都有电缆绕线槽,解决了电缆脱落及多根电缆相互缠绕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转轮随治疗头转动并通过电缆给从动转轮提供动力的方式,没有直接驱动从动转轮的动力,达到了电缆更加自由绕制的效果,节省了安装从动转轮动力驱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机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槽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从动转轮,2-主动转轮,3-主动转轮固定端子,4-从动转轮固定端子,5-绕线槽,6-电缆I,7-电缆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绕线机构,如图1和图2,包括主动转轮2和从动转轮1、电缆I6和电缆II7;
所述主动转轮2和从动转轮1的厚度相同,主动转轮2和从动转轮1上均设置固定端子,如图3所示,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的外圆周面上均设置有两道并列的绕线槽5;
主动转轮2固连在外部的加速器治疗头上;从动转轮1的转轴固连在外部的加速器机架上,且主动转轮2和从动转轮1两端的圆面均对应共面;
整体连接关系为:电缆I6的一端固定在主动转轮固定端子3上,另一端以顺时针方向绕制在主动转轮2的绕线槽5后,再以逆时针方向绕制在从动转轮1的绕线槽5内并将另一端固定在从动转轮固定端子4上,电缆II7的一端固定在主动转轮固定端子3上,另一端以逆时针方向绕制在主动转轮2的绕线槽5后,再以顺时针方向绕制在从动转轮1的绕线槽5内并将另一端固定在从动转轮固定端子4上,两电缆在主动转轮2和从动转轮1上进行绕制时均通过绕线槽5相隔离,主动转轮2随加速器治疗头旋转而旋转,通过电缆I6和电缆II7带动从动转轮1旋转,从而实现自适应绕线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动转轮与加速器治疗头固定连接起来,实现了通过治疗头带动主动转轮的旋转,并且从动转轮是通过电缆间接提供动力进行旋转,也无外部的动力装置,所以该绕线机构无额外的动力装置就能够实现自适应的绕线。
在绕线的过程中给予电缆一定的预紧力,保证线在运动过程中不松动、不松脱。对于要求自绕线机构可旋转时,两根电缆分别处于不同的绕线槽中,解决了电缆脱落及多根电缆相互缠绕的问题。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结构设计,经实验,当线的外径是1cm时,两根同时绕制在自绕线机构上,运转平稳,线可以自由伸缩,无脱落现象,满足自绕线的要求。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6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