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膜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7366.6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7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赖文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34 | 分类号: | A61M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董科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膜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过滤膜支架,尤指一种可固定过滤膜的过滤膜支架,能使过滤膜固定于吸附器两端并阻挡树脂颗粒随血浆流出吸附器。
背景技术
血液净化是有效且大量被使用的治疗方法,血液净化基本的原理是:将血液用仪器抽出进行体外循环,体外循环的过程中经过特殊过滤膜或树脂吸附目标分子之后,随后再将干净的血液送回体内;目前血液净化治疗,已经运用于肾脏、肝脏,及血脂肪过高等等,同时也可应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液净化方式有两种:全血吸附和血浆分离吸附,全血吸附的优点为较简单方便,但因为有易凝血、干扰因素多造成吸附无效等缺点;而血浆分离吸附的方式虽然多了分离和回流的过程,但因为仅单纯对血浆进行分子吸附去除,故没有血液凝结阻流的问题,亦不受血球等因素干扰容易使吸附物质与目标分子接触,达到较高的吸附效果。
血浆分离吸附所使用的吸附器其大部分都是用树脂吸附目标分子,吸附器内的树脂可能因机器施予压力产生泄漏而流入人体,对此,吸附器的生产制程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另外,若因一味地只为了防止树脂泄漏,却产生过大的流体阻力,也会使吸附器失去过滤的作用,目前习知常利用过滤膜来留置树脂于吸附器中,然而在应用上却有流速变小,产生拖延治疗时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吸附器壳体专用的过滤膜支架,此过滤膜支架的目的主要是将过滤膜固定在吸附器壳体的两端,以防止吸附器内的树脂泄漏至血浆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过滤膜支架具有米字形横杆结构,经由机器提供压力时不会弯曲变形,并且不会产生额外的血浆过滤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过滤膜支架的面积和硬度足以支撑过滤膜不会翻卷脱落,且不会产生阻力而影响血浆的流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过滤膜支架,由上盖板及底座板所构成,其中上盖板具有第一米字形横杆,且于上盖板的周围侧边上具有对合部,而底座板为凹槽结构且具有第二米字形横杆,在底座板的周围侧边上具有对合槽,当上盖板与底座板结合时,利用上盖板的对合部与底座板的对合槽相对应并结合,使得上盖板可容置于底座板的凹槽结构内,且上盖板的第一米字形横杆与底座板的第二米字形横杆相对应的紧密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a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上盖板的前视图。
图2b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上盖板的侧视图。
图2c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上盖板的后视图。
图3a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底座板的前视图。
图3b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底座板的侧视图。
图3c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底座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过滤膜支架,其中各部件的机制加工等技术,已为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明了,故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时,以下文中所对照的图式,表达与本实用新型特征有关的示意,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情形完整绘制,合先叙明。
首先,请参阅图1。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在图1中,过滤膜支架1由上盖板2及底座板3组合而成,用以将过滤膜4固定在上盖板2与底座板3之间。接着,请同时参阅图2a、图2b及图2c。图2a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上盖板的前视图,图2b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上盖板的侧视图,图2c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过滤膜支架的上盖板的后视图。在图2a至图2c中,上盖板2具有第一米字形横杆23,且除了第一米字形横杆23之外的区域均为中空。此外,上盖板2具有上表面21及相对于上表面21的下表面22,且在上盖板2的周围侧边上具有对合部24,此对合部24可设置在第一米字形横杆23的任何一个横杆的顶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7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