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7609.6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张杰;叶时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639;H01R12/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82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家电内部传输电能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家电的FFC(柔性扁平线缆)线缆连接器组件利用FFC传输电能,着重利用FFC柔软可变形的优点,但是随着现在的智能家电向着越来越轻薄的方向发展,智能家电内部留给FFC线缆连接器组件布线的空间越来越小,而FFC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数量已压缩到极致不能减少,如何有效减少FFC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布线空间成为智能家电领域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实现双通道传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两绝缘本体以及两扁平线,每一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及形成于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的一插孔,一舌板位于该插孔内,每一扁平线具有若干导体及包覆导体的上、下绝缘膜,每一扁平线具有相对的两末端,所述末端去除部分绝缘膜使导体暴露于外部,所述末端分别定位于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导体暴露于插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板位于插孔的中间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将插孔分隔为大小相同的两收容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扁平线上下对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扁平线的上绝缘膜在末端去除一部分,使得导体暴露于舌板上表面,另一扁平线的下绝缘膜在末端去除一部分,使得导体暴露于舌板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或底壁向外凸伸出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一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与顶壁或底壁连接的一支撑部以及自支撑部延伸的一锁扣部,所述支撑部后端设置有一按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部包括一水平部和向内倾斜的一倾斜钩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内侧设置有导引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引导槽。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通过设置两扁平线,实现双通道传输,有效减少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占用空间,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同时满足智能家电轻薄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一绝缘本体1以及连接绝缘本体1的两扁平线2,扁平线2为FFC。
参阅图3所示,每一绝缘本体1包括一顶壁11、一底壁12及连接顶壁11与底壁12的两侧壁13,顶壁11、底壁12、两侧壁13形成一插孔15,侧壁13内侧设置有导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引导槽131,顶壁11与底壁12之间设置一舌板14,舌板14位于插孔15的中间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将插孔15分隔为大小相同的两收容空间17,绝缘本体1的顶壁11或底壁12向外凸伸出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一锁扣件16,锁扣件16包括与顶壁11或底壁12连接的一支撑部161以及自支撑部161延伸的一锁扣部162,支撑部161后端设置有一按压部163,锁扣部162包括一水平部1621和向内倾斜的一倾斜钩部1622。
每一扁平线2包括具有若干导体21及包覆导体的上、下绝缘膜22、23,每一扁平线2具有相对两末端24,末端24去除上、下绝缘膜22、23的一部分使导体21暴露于外部,导体21伸入插孔15内并排布在舌板14上。其中一扁平线2的上绝缘膜22在末端24去除一部分,使得导体22暴露于舌板14上表面,另一扁平线2的下绝缘膜23在末端24去除一部分,使得导体22暴露于舌板14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两扁平线2上下对齐。每一扁平线2上设置收窄的卡口25,固定线缆2后,在线缆2周围成型绝缘本体1,在成型过程中会充盈卡口25使得绝缘本体1与扁平线2固定结合。
对接过程为:按压部163被按压时,锁扣部161的倾斜钩部1622均抬起,对接连接器可以顺利沿着引导槽131插入并接触导体21,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导通,撤去按压部163上的按压,倾斜钩部1622落下勾住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固定连接;解除对接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7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