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7711.6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8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防撞梁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代步和运输工具。但由于汽车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汽车追尾事故给驾乘人员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越来越多的会考察前防撞梁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
现有的汽车前防撞梁结构一般是一根封闭梁结构,这根封闭梁结构由钣金冲压后焊接或者是将钣金辊压成,然后通过螺栓紧固在前纵梁的前端。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前防撞梁结构,在受到碰撞后产生的冲击力较大,并且所受的冲击力无法分散,从而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防撞梁结构耗时长、投入费用多、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主体,该前防撞梁主体包括至少三根管状梁,且位于前防撞梁主体外周的各管状梁的中心的连线为一多边形。优选的,管状梁为圆形管状梁、方形管状梁或者多边形管状梁。优选的,管状梁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管状梁沿车身的宽度方向上呈弧形。
上述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多边形为三角形,且三角形靠近车身的侧边与地平面垂直。
上述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进一步改进,管状梁上套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管状梁横截面相匹配的安装孔,管状梁分别穿过上述安装孔,该连接板将全部管状梁连接成一整体。
上述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进一步改进,该汽车前防撞梁总成还包括安装盒,此安装盒固定在前防撞梁主体两端。优选的,安装盒上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的前纵梁前端上固定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上述汽车的进一步改进,在前纵梁和汽车前防撞梁总成之间固定连接有吸能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采用多根管状梁作为承接碰撞的主体,并且前防撞梁主体外周的各管状梁的中心的连线为一多边形,当汽车受到碰撞时,冲击力会在各管状梁之间进行分散,从而减缓冲击,提高汽车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前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其中:
10、前防撞梁主体;11、管状梁;
20、连接板;21、安装孔;
30、安装盒;3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前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如图1和2所示,该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主体10,该前防撞梁主体10包括至少三根管状梁11,且位于前防撞梁主体10外周的各管状梁11的中心的连线为一多边形。
由于前防撞梁主体10包括至少三根管状梁11,因此,在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受到撞击时,冲击力可以在各根管状梁11上进行分散,从而减小冲击力对汽车局部的冲击,提高汽车的安全系数。同时,由于位于前防撞梁主体10外周的各管状梁11的中心的连线为一多边形。因此,各管状梁11是呈三维布置的,这样,前方的管状梁11在受到撞击时,其冲击力会分散到后方的管状梁11上,从而减少局部冲击的强度,提高汽车的安全系数。并且,使用管状梁11也使得前防撞梁主体10相比于现有的用钣金冲压或者辊压而成的前防撞梁结构更加轻便。
具体的,管状梁11可以为任意形状,比如截面为圆形、方形或者多边形。这样的圆形、方形或者多边形管状梁11可以提高前防撞梁主体10的稳定性以及强度。并且,圆形管状梁11对于力的方向性不敏感,设计和安装的自由度和工艺性更好。由于不同车型的车头形状差异比较大,因此,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车型对空间、重量、成本、工艺等方面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宜形状的管状梁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7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