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0970.4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7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赵鸣秋;冒夏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B3/02;E04D13/04;E04D1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国强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雨水 收集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为基础和宝贵的资源。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全国712个城市中,有354个城市缺水,占城市总数的49.7%;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城市长期受到缺水困扰;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贫水状况将达到高峰。因此,水资源的节约与回收利用已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雨水收集利用不仅是水资源开源节流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雨水属轻污染水,有机物含量低,溶解氧接近饱和,钙质含量低,总硬度小,易于处理,处理后可用作生活杂用水、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的短缺,是重要的开源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全社会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雨水收集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设置于房屋墙壁外侧的雨落管,所述雨落管内设置有滤网,雨落管尾部连接有沉沙池,所述沉沙池一侧设置有雨水箱,且沉沙池的高度高于雨水箱,雨水箱中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水泵连接到家庭各用水处。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设置于雨落管内中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可拆卸式安装于雨落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雨落管的端部设置有漏斗状的集雨口。
进一步的,所述沉沙池为多级,且每一级的高度依次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箱由避光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箱上设置有活动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传统的水处理方式和家庭结合,利用了雨水作为第二水资源,进行水处理,以达到国家水回用标准。从而为洗衣、盥洗等等提供水源,达到节能目的。该系统结构不占面积,多数为管道设计和地内水池,不对生活造成影响,同时为家庭支出减少一定费用。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前景广阔,适合千万家用户,一定程度上也缓减了水资源缺乏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级沉沙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设置于房屋10的屋顶较低一侧的墙壁外侧的雨落管1,雨落管1内设置有滤网2,雨落管1尾部连接有沉沙池3,沉沙池3一侧设置有雨水箱4,且沉沙池3的高度高于雨水箱4,雨水箱4中设置有出水管5,出水管5通过水泵6连接到家庭各用水处,如洗手间8,洗衣机9,或者通往浴室等。
屋顶雨水通过雨落管1收集,通过滤网2过滤一些颗粒的物体,进而转入沉沙池3,通过溢流作用进入雨水箱4,通过出水管5和水泵6将水通往各处家庭用水处。
滤网2设置于雨落管1内中下部,滤网2可拆卸式安装于雨落管1内,便于清洗滤网,如可通过如下方式安装:在雨落管1外壁开一条横向的缝,然后将滤网2插入此缝。
雨落管1的端部设置有漏斗状的集雨口7,使收集雨水的面积增大。
为了除掉混入雨水的泥沙,必须在雨水进入雨水箱之前设置沉沙池,把雨落管集流下的雨水进行沉沙处理,颗粒沉积在沉沙池底部,通过溢流作用流入雨水箱。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沉沙池3为多级,且每一级的高度依次降低。如图2,沉沙池3为三级,水流进第一沉沙池31溢流进第二沉沙池32再溢流进第三沉沙池33,沉淀时间越长,沉沙效果越好,最后溢流进入雨水箱4。
雨水箱4由避光材料制成,防止藻类滋长,且该材料没有溶于水和污染水的成分。
雨水箱4上设置有活动盖板,在不用时将盖板盖上,避免落入尘土和水分蒸发,其内部方便清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0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型五通塑料检查井
- 下一篇: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垃圾渗滤液收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