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固定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1067.X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7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伟 |
主分类号: | F16L3/22 | 分类号: | F16L3/22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刘文英 |
地址: | 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固定夹。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一般为柔性电缆,其固定一般采用绳索捆绑的方式或者普通的电缆固定工具,电缆一般会同时敷设多排、每排敷设多根,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现场安装需求,电缆高度、弯折方向等都会发生变化,前述电缆固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采用绳索捆绑方式捆绑后电缆弯折处受力会变大,在电缆自重作用下,电缆会有下滑的趋势,为防止电缆固定力不足、电缆发生滑动或者脱落,固定时绳索缠绕的锁紧力很大,会将电缆的外皮勒伤,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容易造成供电故障,而采用普通电缆固定工具,其捆绑力度较小,不能很好的固定电缆,且电缆容易在与固定工具固定处发生90°的弯折,电缆弯折处磨靠在固定工具边缘,受力时电缆外皮容易损伤,而且前述两种固定方式都无法实现电缆的弯曲转动。且无论哪种固定方式,电缆都易发生交叉,而电缆一旦发生交叉,就会发生涡流,输电损耗增加。现急需一种确保敷设后的电缆排列整齐,不出现交叉排列现象,而且能够防止涡流损耗产生的电缆夹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时可防止电缆发生交叉排列的电缆固定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由下向上至少设有两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夹体,所述夹体呈长方体状,夹体在两者的接触面侧对应设有多个其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夹孔,所述夹孔沿夹体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夹孔的轴线与固定架的上表面平行,所述夹孔轴向两端呈喇叭口状,所述夹体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孔,所述固定架上对应安装孔开设有螺装孔,相邻夹体在两者的接触面侧分别对应安装孔环设有缓冲槽,对应的安装孔和螺装孔内穿装螺柱将固定架与夹体固定连接,所述螺柱在缓冲槽段套装有装入缓冲槽内的缓冲弹簧。
所述固定架呈长方体状,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再水平向外弯折,使固定架固定夹体的部分向上拱起,所述固定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固装孔。
所述固定架在其下表面对应螺装孔设有封堵头,所述封堵头对应螺装孔设有与螺装孔同轴线设置的盲孔,所述盲孔的内表面设有与螺装孔一致的螺纹。
所述夹体在夹孔的内表面固装有由弹性绝缘材料制成的缓冲垫。
所述固定架上依次设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所述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的接触面侧两者分别沿夹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有多个夹孔,所述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的接触面侧两者分别沿夹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夹孔,所述第二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夹孔交错设置。
所述固定架上依次设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所述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的接触面侧两者分别沿夹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有多个夹孔,所述第二夹体和第三夹体的接触面侧两者分别沿夹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夹孔,所述第三夹体和第四夹体的接触面侧两者分别沿夹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夹孔,所述第二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夹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三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夹孔交错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上表面设置至少两个夹体,夹体在接触面侧对应设有多个其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夹孔,夹体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孔,固定架上对应安装孔开设有螺装孔,对应的安装孔和螺装孔内穿装螺柱将固定架与夹体固定连接。此种结构的固定夹可使电缆水平并排设置,当电缆较多时,可设置多个夹体,使电缆水平并排设置的同时可上下设置多排,从而使电缆排列整齐,不会出现交叉排列现象,防止涡流损耗产生。相邻夹体在两者的接触面侧分别对应安装孔环设有缓冲槽,螺柱在缓冲槽段套装有装入缓冲槽内的缓冲弹簧,可根据电缆的粗细确定夹紧力的大小,且由于缓冲弹簧的作用,对电缆表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夹孔轴向两端呈喇叭口状,防止电缆长时间使用后,其在重力作用下在固定夹的端部发生大角度弯折被固定夹端部割断,喇叭口可在一定程度下减缓固定夹端部对电缆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伟,未经王国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10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镀锌无缝钢管
- 下一篇:一体式固线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