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机加水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2677.1 | 申请日: | 2015-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9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许育峰;康学军;刘晓军;冯星;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2 | 分类号: | B01F15/02;B01J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540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水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机加水管,属于烧结附属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混合机加水装置的加水管为孔状加水结构,在投入使用后存在一些 实用问题:工艺水管道水眼为孔型,极易堵塞,引起加水管雾化效果不良; 孔状水眼出水柱较集中,压力较大,射程远,易穿过料层直接喷到混合机筒 体上,引起筒体内壁粘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 种可增加水管出水雾化程度,降低筒体粘料的混合机加水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机加水管,管体包括依次一体连接且内部相通的第一加水管、 第二加水管和第三加水管,第三加水管的端部作为该管体的进水口,第一加 水管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矩形出水口,第二加水管沿其长度方向开 设有多个第二矩形出水口,第一矩形出水口和第二矩形出水口沿管体长度方 向的对称轴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该第一矩形出水口的规格大于所述第二矩形出水口的规格。
进一步地,该第一加水管、第二加水管和第三加水管的内径为50mm。
进一步地,该第一矩形出水口的规格为长47mm~53mm,宽1.5mm,且 相邻的所述第一矩形出水口的间距为97mm~103mm;第二矩形出水口的规 格为长27mm~33mm,宽1mm,且相邻的第二矩形出水口的间距为60mm~80 mm。
进一步地,该第一加水管、第二加水管和第三加水管的长度比为9:13: 4。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机加水管具有的如下优点:1.在第一加水管和第二 加水管上分别开设第一矩形出水口和第二矩形出水口,出水雾化程度高,造 球粒度3mm-5mm粒级增加。2.使水对物料的冲击力减小,降低了水穿过物 料对筒体的作用,从而降低了筒体润湿程度,使得筒体粘料现象减少。3.第 一矩形出水口的规格大于第二矩形出水口的规格,在水输送过程中,水压降 低,该设计在水压递减时可有效抑制堵塞。4第一加水管、第二加水管和第 三加水管的长度比有一定值,根据传输过程中水压降低而设定,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机加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加水管,1-1.第一矩形出水口;2.第二加水管,2-1.第 二矩形出水口;3.第三加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机加水管,管体包括依次一体连接且 内部相通的第一加水管1、第二加水管2和第三加水管3,第三加水管3的 端部作为该管体的进水口,第一加水管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矩形 出水口1-1,第二加水管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二矩形出水口2-1,第 一矩形出水口1-1和第二矩形出水口2-1沿管体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处于同一 条直线上,第一矩形出水口1-1的规格大于第二矩形出水口2-1的规格。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机加水管,第三加水管3与水管相连接,第一加水 管1、第二加水管2和第三加水管3的内径均为50mm,第一矩形出水口1-1 的规格为长47mm~53mm,宽1.5mm,且相邻的第一矩形出水口1-1的间距 为97mm~103mm。第二矩形出水口2-1的规格为长27mm~33mm,宽1mm, 且相邻的第二矩形出水口2-1的间距为60mm~80mm。第一加水管1、第二 加水管2和第三加水管3的长度比为9:13:4。第一加水管1、第二加水管 2和第三加水管3的管径不限于上述数值,当管径为其他数值时,第一矩形 出水口1-1和第二矩形出水口2-1的规格相应改变,相邻第一矩形出水口1-1 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第二矩形出水口2-1间的间距也相应改变。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机加水管,安装时进行角度调整,要求出水方向与 物料安息形成的料面垂直,第一矩形出水口1-1和第二矩形出水口2-1的出 水方向与垂直方向夹角一般控制范围为38°~42°。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机 加水管,在加水管上分段开设不同规格的第一矩形出水口1-1和第二矩形出 水口2-1,增强雾化程度,提过了制粒效果;使水对物料的冲击力减小,降 低了水穿过物料对筒体的作用,从而降低了筒体润湿程度,使得筒体粘料现 象减少;且当水压递减时可有效抑制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2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