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池极耳剪裁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2941.1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7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夏百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百战 |
主分类号: | B21D28/26 | 分类号: | B21D28/26;B21C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2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池 剪裁 打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极耳剪裁打孔装置。
技术背景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逐渐减少,而锂离子电池因具有清洁、环保、高效的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在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笔记本、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及电动工具等产品上。
而极耳,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例如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手机电池,蓝牙电池,笔记本电池等都需要用到极耳。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
以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在生产中通常采用超声波焊接极耳,但有焊接过程容易产生虚焊、脱焊、或过焊,增加电池内阻或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在配组使用中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很大,现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中多极耳与极柱连接多采用螺栓连接,这就首先需要对极耳打孔。极耳的打孔方法分以下两种:1、刀模冲孔法,使用刀模直接冲出极耳孔的方法;2、组装法,在组装时采用合金钻头直接将极耳钻孔。上述方法都存在以下问题:1,冲孔较难、效率低、一致性差;2,冲孔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容易进入电池,比较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极耳剪裁打孔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池极耳剪裁打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左右端分别安装有气缸一与气缸二,所述气缸一与气缸二顶部均设置有上模,所述工作台顶部与上模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下模,所述支架中部安装有红外线检测装置,所述工作台中部安装有运输带,所述工作台左端安装有推手。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与底座之间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顶部安装有控制器,且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气缸与红外线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两端设置有与支架顶部相对于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与底座的固定螺母分别位于底座的上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与下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接料盒。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形状为“U”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池极耳剪裁打孔装置,通过在支架上安装后气缸,且在气缸上安装有上模,可以提高电池的剪裁与打孔效率,操作简单安全,同时采用模具对电池极耳进行加工,可以提高极耳加工后的质量,而在中部设置有红外线检测装置,可快速的对加工后的极耳进行检测,并快速的进行修补,提高了产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电池极耳剪裁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支架,3、工作台,4、气缸一,5、上模,6、下模,7、红外线检测装置,8、气缸二,9、运输带,10、推手,11、螺母,12、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池极耳剪裁打孔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工作台3,所述底座1上部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的形状为“U”形,所述底座1两端设置有与支架2顶部相对于的通孔,所述支架2与底座1之间通过螺母11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支架2与底座1的固定螺母11分别位于底座的上下侧,所述支架2左右端分别安装有气缸一4与气缸二8,所述气缸一4与气缸二8顶部均设置有上模5,所述工作台3顶部与上模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下模6,所述底座底部与下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接料盒,所述支架2中部安装有红外线检测装置7,所述支架2顶部安装有控制器,且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气缸与红外线检测装置7,所述支架2底部设置有螺纹12,所述工作台3中部安装有运输带9,所述工作台3左端安装有推手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百战,未经夏百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2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