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条、窗框、窗扇、门框和门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4848.4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巩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巩发国 |
主分类号: | E06B7/22 | 分类号: | E06B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李向英 |
地址: | 1322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条 窗框 窗扇 门框 门扇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房屋或车辆用的门扇/框、窗扇/框的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密封条和窗框和窗扇和门框和门扇。
背景技术
密封条通常用在建筑门窗及车辆门窗上。从是否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角度来说,所应用的材料可以分为硫化橡胶和热塑弹性体两类。前者不能回收利用,而后者因为可以回收利用,所以应用越来越广泛。热塑弹性体材料通常包括:聚氯乙烯类(PVC-TPE)、聚氨酯类(PU-TPE)、苯乙烯类(通常简称TPE)、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聚丙烯(PP)经动态硫化制成的弹性体(TPV)。其中,性价比高的当属TPE和TPV。
TPE和TPV不仅材料性能好,耐低温,在-40℃的时候仍然保持不硬,而且回弹性好,虽经长期压缩仍有良好的密封性,耐老化,可长期用在户外,而且价格合理,加工容易,边角料当即即可回收利用,产品也容易制成各种颜色。因此,TPE和TPV现在广泛的应用于建筑门窗密封条。
但TPE和TPV有个缺点,容易落灰,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把被密封的物件表面(如门扇、窗扇)弄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密封条,该密封条可以避免使用过程中将被密封的物件表面弄脏。
一种密封条,包括安装在所需密封的缝隙一侧物体上的密封条主体和与密封的缝隙另一侧物体接触的密封面,密封面设置在密封条主体上,在密封面上设置有光滑涂层。
通过在密封面上设置光滑涂层,不仅手感爽滑,不易着灰,可以避免使用过程中将被密封的物件表面弄脏。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光滑涂层是聚乙烯树脂。
虽然PE树脂本身比较硬,但由于聚乙烯树脂涂层涂层厚度为0.01mm到0.1mm,厚度很薄,所以也不会影响密封条主体的变形能力和回弹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为:密封面为苯乙烯类弹性体或由三元乙丙橡胶与聚丙烯经动态硫化制成的弹性体。
聚乙烯树脂(PE树脂)与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聚丙烯(PP)经动态硫化制成的弹性体(TPV)的弹性体或苯乙烯类弹性体互溶,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易于被涂在密封条主体的密封面表面。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密封条主体包括多个密封空腔,多个密封空腔的两侧设置有密封侧壁,密封侧壁的外侧设有多个密封凸缘,密封空腔的顶部设置有密封面。
通过在密封条主体内设置多个密封空腔,所以密封条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由于具有聚乙烯树脂的涂层的厚度较薄,所以不会对密封条主体的变形能力造成影响。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密封条主体包括密封空腔,密封空腔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凸缘,密封空腔的顶部设置有密封面,密封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
由于密封面设置于密封空腔上,且密封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所以密封面可以向密封空腔内凹陷,虽然在密封面表面设置了光滑涂层,但也不会影响到密封条的变形能力。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提供:
一种窗框,设置有上述的任一种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提供:
一种窗扇,设置有上述的任一种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提供:
一种门框,设置有上述的任一种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提供:
一种门扇,设置有上述的任一种密封条。
由于窗框、窗扇、门框、门扇都具有上述的密封条,因此,也具有密封条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密封条的制作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各个附图标记表示含义如下:
11是密封空腔,12是密封侧壁,13是密封凸缘,2是密封面,3是聚乙烯树脂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巩发国,未经巩发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48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