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铁摩擦片背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5519.1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飞;梁金豹;宋嘉*;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9/04 | 分类号: | F16D6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摩擦 背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用于高铁刹车制动的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高铁刹车粉末制动闸片背板结构部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高速铁路对于保证城镇人口的大流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高铁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因此对高铁的刹车制动系统运行安全性要求更高,刹车制动系统是高铁运行的安全保障。现有的刹车制动装置一般采用背板固定摩擦片,该刹车片将大多的热量传导至背板上,对背板的性能要求较大,而且,由于高速列车的基础制动系统是高速列车的关键部件,高速列车闸片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列车运营的安全性,从而对闸片的制动材料性能特别是摩擦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速度的提高,传统制动用摩擦材料如合成材料已逐步被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所代替,国外250~300km/h高速闸片摩擦材料均采用粉末冶金摩擦材料。
现有高铁刹车粉末冶金摩擦体的结构为浮动结构,因此对刹车过程中背板与粉末冶金压坯的结合强度要求极高,而在粉末冶金摩擦体烧结过程中,由于背板与粉末冶金摩擦压坯缺少相应的稳定结构的连接,导致烧结后的粉末摩擦体与金属背板之间的抗剪切能力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剪断的现象,而粉末体的掉落会严重影响高铁制动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高铁刹车背板结构,减少了金属粉末摩擦压坯在成型过程后与金属背板的结合时出现的弊端,提高了粉末冶金摩擦体的结合力,有利于生产过程中坯体的安全周转,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刹车装置的的稳定性,为高铁运行的安全性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高铁摩擦片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结构包括本体及本体上的凸起,凸起与本体为一体式,且所述的凸起为由切舌模冲切成型的半圆形凸起,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以本体轴线为中心均布在本体表面,与凸起相对应的本体上为凹坑。该背板结构与粉末冶金材料通过压模和烧结工艺相结合,粉末冶金材料通过压模与背板凸起结合,并充满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凹坑内,形成粉末冶金摩擦压坯,最终通过后续烧结工艺与背板完全结合,凸起结构提高了背板与粉末冶金摩擦压坯的结合力,增加了摩擦片的稳定型,提高安全性。
另外,用切舌模冲切成型后的凸起可用校型模校型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凸起的数量为六个,该数量下的结合力最优。
进一步地,所述的凸起与本体以圆弧角形状过渡连接,形成无尖角的最大轮廓线,减少金属粉末压制成型过程中尖角出现崩落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的凸起与本体表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60°~90°,其优选倾斜角度为75°。
进一步地,凸起表面存在毛边与冲压斜度,该毛边与冲压斜度进一步提高了背板与粉末冶金摩擦压坯结合力,使刹车过程更加安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高铁摩擦片背板结构与众不同,本技术方案在机械结构方面提出了新的结构设计方案,在背板上设置多个凸起结构,提高了粉末冶金摩擦压坯与背板的结合力,同时背板存在冲压工艺产生的毛边及冲压斜度,大大提高了粉末体与基体背板之间在制动时的抗剪切能力,更加提高了其与金属粉末摩擦压坯的稳定性,本新型背板结构简单、稳定高、便于加工,而且在性能上大大提高了刹车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板结构与金属粉末摩擦压坯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该背板结构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55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