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创面修复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5574.0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1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硅健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L15/46;A61L15/44;A61L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赵步真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创面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创面修复贴。
背景技术
生物玻璃是一种硅酸盐玻璃,是佛罗里达大学美国人L.L.亨奇于 1969年发明的,其主要成分有SiO2、Na2O、CaO、P2O5。生物玻璃经研 磨形成生物玻璃粉,生物玻璃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较大的比表面 积,能够吸附并稳定周围成纤维细胞和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结缔组 织蛋白等,利于细胞分泌组织,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目前临床上采用喷洒生物玻璃粉于创面的方式治疗创伤,此种方法 需要配合棉布、胶带使用,导致使用步骤复杂、生物玻璃粉分布不均匀, 从而影响了临床使用和使用疗效。
因此,急需一种既能促进创面愈合,又方便使用的外科创伤用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面修复贴,可吸附和稳定创面周 围组织、起到阻菌抑菌的作用、促进创面愈合,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创面修复贴,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基材层、 修复层和保护层;所述基材层包括透气层和覆盖于所述透气层上的压敏 胶层;所述修复层为附着于所述压敏胶层上的生物玻璃粉层;所述保护 层可剥离地覆盖于所述生物玻璃粉层上及所述压敏胶层上未被所述生物 玻璃粉层附着的部分。
优选地,生物玻璃粉层附着于压敏胶层的中部。
优选地,保护层的中部可剥离地覆盖于生物玻璃粉层上,保护层的 边缘可剥离地覆盖于压敏胶层的边缘上。
优选地,生物玻璃粉层中,生物玻璃粉的粒径<100μm。
优选地,生物玻璃粉层的厚度为20-200μm。
优选地,透气层为无纺布层或者透气膜层。
优选地,无纺布层的无纺布为聚酯纤维、棉纤维、粘胶纤维中的任 一种。
优选地,透气膜层的透气膜为聚氨酯膜。
优选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5-50μm。
优选地,所述压敏胶层的压敏胶为丙烯酸酯。
优选地,保护层为离型纸层。
优选地,保护层的厚度为50-10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生物玻璃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较大的比表面积,生 物玻璃粉层的设置,不仅可吸附并稳定伤口周围的纤维细胞、上表皮细 胞、生长因子、结缔组织蛋白等,利于细胞分泌组织的修复;同时,生 物玻璃粉还能在创口处形成碱性环境,起到抑菌作用,促进创面愈合; 生物玻璃粉层的设置,也避免了用生物玻璃粉对创面进行喷洒治疗的繁 琐工序、及因对生物玻璃粉的喷洒不均匀而造成的疗效差的情况;
(2)生物玻璃粉的粒径<100μm时,对伤口周围的纤维细胞、上表 皮细胞、生长因子、结缔组织蛋白等的吸附和稳定作用更好,更有利于 创面愈合;
(3)生物玻璃粉层的厚度为20-200μm时,既能吸附并稳定伤口周 围的纤维细胞、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结缔组织蛋白等,又不会因生 物玻璃粉层过厚而增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创面修复贴的主剖视图;
图2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创面修复贴在揭除保护层后 的俯视图;
图3是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创面修复贴在揭除保护层 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创面修复贴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 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创面修复贴,如图1-3所示,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 基材层、修复层和保护层4;基材层包括透气层1和覆盖于透气层1上的 压敏胶层2;修复层为附着于压敏胶层2上的生物玻璃粉层3;保护层4 可剥离地覆盖于生物玻璃粉层3上及压敏胶层2上未被生物玻璃粉层3 附着的部分;
生物玻璃粉层3的形状不限,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者其 他形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生物玻璃粉层3附着于压敏胶层2的中部;
优选地,保护层4的中部可剥离地覆盖于生物玻璃粉层3上,保护 层4的边缘可剥离地覆盖于压敏胶层2的边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硅健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硅健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5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