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辆乘客数量采集及显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5800.5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8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 车辆 乘客 数量 采集 显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辆乘客数量采集及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越来越快,交通问题日趋严重,而公共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合理的规划调度运营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合理的公交运营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市民采用公交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减少公交公司本身运营成本,此外减少小汽车的出行有利于缓解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有的公交车辆乘客计数采用人工计数的方法,非常繁琐且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到经常性、系统性非常困难,因此不能准确、及时的提供实时数据,统计得到的数据也难以保证质量,不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此外,现有的公交车辆并不能显示装载人数和状态,这样势必会造成乘客拥堵情况,使得公共交通运输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采集困难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公共交通运输效率低下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公交车辆乘客数量采集及显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交车辆乘客数量采集及显示系统,包括:
第一重力感应器,用于采集上车乘客数量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
第二重力感应器,用于采集下车乘客数量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
站点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向数据处理装置提供公交车辆所停靠的各个站点信息;
数量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数据处理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显示公交车辆上乘客数量;
状态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数据处理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显示公交车辆上乘客是否超出设定装载人数;
数据处理装置,用于根据上车乘客数量输出控制信号并对上车乘客数量、下车乘客数量及对应站点信息进行匹配;
数据存储装置,用于保存上车乘客数量、下车乘客数量与对应站点信息的匹配数据;
所述第一重力感应器设置于上车门踏板处,所述第二重力感应器设置于下车门踏板处,所述数量显示装置和状态显示装置设置于公交车辆外侧,所述站点信息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均设置于公交车辆内部,所述第一重力感应器、第二重力感应器、站点信息采集装置、数量显示装置、状态显示装置及数据存储装置分别与数据处理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站点信息采集装置为公交车辆报站器。
进一步地,所述数量显示装置采用LED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显示装置为至少一个LED灯。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采用单片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无线传输装置,用于将第一重力感应器采集的上车乘客数量信息无线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无线传输装置,用于将第二重力感应器采集的下车乘客数量信息无线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无线传输装置,用于将数据处理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无线传输至数量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无线传输装置,用于将数据处理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无线传输至状态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辆乘客数量采集及显示系统,通过在上下车门踏板处分别设置第一重力感应器和第二重力感应器,实现自动采集乘客上车和下车的数量信息;再利用数据处理装置根据上车乘客数量输出控制信号并将采集的上车乘客数量和下车乘客数量与对应站点信息进行匹配,利用数量显示装置和状态显示装置实时显示公交车辆装载人数及状态,从而避免了乘客上车时造成拥挤,同时也得到了完整的公交客流数据,为公交线网及发车频率优化提供了数据基础,提高了公交调度运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辆乘客数量采集及显示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58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