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监测和定位直埋热力管道泄漏点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7409.9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8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冲冲;邹翔;周正仙;屈军;郑贤锋;崔执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定位 热力 管道 泄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和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分布式监测和定位直埋热力管道泄漏点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暖气等热力设施已成为过冬的必备,而管道输送已成为一种方便经济的热力运输方式。但是由于管道设备老化和人为破坏经常会造成热力管道泄漏,严重地影响采暖供热。因此,对管道进行泄漏监测与定位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对于热力管道相应的研究还比较少,当管道发生泄漏时,多利用人员到管道沿线利用红外探测技术、人工观察等方式寻找泄漏点。出现的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热力管道也多是点式探测,需要多个探测器,探测距离不准确,成本高,维护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可以监测管道是否发生泄漏,当管道发生泄漏时,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管道泄漏点位置,并且可以判断泄漏点在管道横截面的大致方位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监测和定位直埋热力管道泄漏点的装置,热力管道外设有绝热层,该装置设有计算机,所述的计算机通过光纤传感模块连接传感光纤,所述的传感光纤沿所述热力管道与绝热层之间延伸。
所述的传感光纤设有至少三根,且等间距设置在热力管道与绝热层之间。
所述的绝热层设有与光纤传感模块连接的第一传感光纤,所述的第一传感光纤沿绝热层设置,且与绝热层具有间距。
沿所述热力管道与绝热层之间延伸的传感光纤设有三根,分别为第二传感光纤第三传感光纤和第四传感光纤,三根所述的传感光纤截面呈倒置的正三角形设置在热力管道与绝热层之间。
所述绝热层每间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排泄点,所述的排泄点位于绝热层的下表面或斜上方。
所述的第一传感光纤位于绝热层正上方,且与绝热层间距为8-12cm。
本实用新型监测和定位泄漏点的装置可以自动地分布式监测直埋热力管道是否发生泄漏,并且可以判断泄漏点在管道横截面的大致方位,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本装置可以对泄漏点准确定位并及时发出警报和泄漏点定位报告。且泄漏点定位速度快、精度高,发生管道泄漏后,在数分钟内便可定位故障点,缩短热力管道修复时间。而且,本装置可以同时定位多个泄漏点,实现对直埋热力管道分布式监测与定位。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热力管道布设光纤和绝热层后横截面的结构图;
图3为本装置控制方法流程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计算机;2、光纤传感模块;3、第一传感光纤;4、第二传感光纤;5、第三传感光纤;6、第四传感光纤;7、热力管道;8、绝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监测和定位直埋热力管道7泄漏点的装置包括计算机1、光纤传感模块2和传感光纤,其中计算机1和传感光纤是外围设备,光纤传感模块2封闭在一个箱体内。
计算机1,采用工业级计算机1,通过通信接口控制光纤传感模块2工作,并读取光纤传感模块2输出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得出工作报告并展示;光纤传感模块2,采用基于拉曼后向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模块,对热力管道7沿线的温度信息进行分布式测量。传感光纤,采用康宁公司的SM-28e+普通单模光纤,用于测量热力管道7沿线的分布式温度信息。
计算机1连接光纤传感模块2输入端传递工作指令,并且可以周期性发出工作指令,实现该装置自动地监测和定位工作,光纤传感模块2的输出端通过通讯接口连接计算机1,将采集后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1。监测和定位装置在工作开始时,光纤传感模块2向传感光纤发射脉冲光信号,并接收热力管道7沿线光纤的分布式拉曼后向散射光信号,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降噪,分光处理得到斯托克斯光和反斯托克斯光,经放大后采集,传输给计算机1存储和分析,利用基于拉曼散射的光时域反射技术得出热力管道7沿线的温度分布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74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钢筋笼成型机的箍筋矫直装置
- 下一篇:刷握级进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