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窗框及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0163.0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2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商明星;刘正亮;陈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1/36 | 分类号: | E06B1/36;B63B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窗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窗框及窗。
背景技术
视线对船舶安全航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规范对视线范围也有明确的要求。对于视线影 响最大的就是窗框之间的安装间隙,尤其是位于驾驶位置正前方的区域。为了尽可能扩大视 线范围,要尽量减小相邻两扇窗框之间的距离。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兼顾整个板架结构的强 度,在窗框之间预留适当距离安装扶强材,又要考虑窗户安装的工艺性能,保证有足够的空 间可以连续双面焊接,同时也要注意安装的合理性,确保安装时不对窗户产生不利的影响或 破坏,以免造成二次返工。
船用窗框,一般为矩形框,其横截面呈L型(如图1A所示),其内安装玻璃,通过压板 和紧固件将玻璃固定在窗框内,玻璃和窗框之间设有密封条以增加船窗的水密性能。通常情 况下,窗框的安装方式是直接将窗框贴到船体结构扶强材上,双面连续角焊接。此种安装方 式施工简单,但因角焊缝和密封条太近(如图2所示),焊接时产生的热量容易将密封条烧坏, 进而影响窗户水密性能;此外,在窗户安装时需要增加码板固定之后方可施焊,操作繁琐。 如果将玻璃拆下取出密封条之后再焊接窗框,施焊完毕后回装玻璃,不仅耗费工时,反复拆 装也极易破坏窗户的水密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用窗框及窗,能够有效的避免焊接热源对船窗密封条性 能的破坏,增强窗户安装的整体工艺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船用窗框,包含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第二框架首端、尾端分别与第一 框架尾端和第三框架首端连接,第一框架与第三框架分别位于第二框架的两侧。
优选地,第一框架与第三框架平行,第二框架横向连接第一框架尾端与第三框架首端。
优选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横截面呈L型,第三框架与第二框架的横截面呈L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分别与第一框架、第三框架垂直。
优选地,所述船用窗框为多边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船用窗,包括上述船用窗框、密封条、压板和玻璃,船用窗框内 依次安装密封条和玻璃,压板固定在第一框架上。
优选地,压板固定在第一框架首端,与第一框架垂直,压板与船用窗框呈U型。
优选地,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外侧用于安装结构扶强材,第一框架尾端或第二框架首端 与结构扶强材焊接,第三框架尾端与结构扶强材焊接。
优选地,一个结构扶强材上焊接一个以上窗框。
更优选地,一个结构扶强材上焊接两个窗框。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船用窗为驾驶室前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船用窗框通过设置第三框架优化了焊接位置,将窗框与结构扶强材的一个 焊接点下调,使其远离密封条,减少焊接热源对密封条性能的破坏,提高了窗户安装质量, 保证其水密性能。
2、本实用新型船用窗框的第三框架可以嵌入前倾的船舶驾驶室前壁结构扶强材空间中, 利用自身重力卡在其中固定。安装时可以不再使用码板固定,减少工作量,简化操作步骤, 极大的优化了窗户安装工艺,节省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船用窗框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用窗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现有技术中窗框横截面结 构示意图,图1B-图1D分别是本实用新型3个具体实施例中窗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焊接式窗框安装(水平)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船用窗框安装(水平)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个相邻新型焊接式窗框安装(水平)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船用窗框安装(垂直)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船用窗框1,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第三框架13,压板2,密封条3,玻璃4,结 构扶强材5,船体结构6,第一焊接点71,第二焊接点72,第一弯折点81,第二弯折点8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0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体磁场产生器和产生可变磁场的方法
- 下一篇:气体/液体流中的气体压力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