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管固定灌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2137.1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祖坤;严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思创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08 | 分类号: | B65B1/08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管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管固定灌粉结构。
背景技术
加热管在制作时需要在管体内填充氧化镁粉体,以实现绝缘和导热的功能,要求粉体填充密实、快速、操作方便,相应的,需要一种加热管灌粉时的固定结构来帮助实现灌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粉体填充踏实的加热管固定灌粉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热管固定灌粉结构,包括支架,以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支架上的灌粉口、上固定部、中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与加热管轮廓相配适的限位槽;所述中固定部包括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的齿槽与加热管轮廓相配适;所述下固定部包括与加热管底部轮廓相配适的承托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灌粉口、限位槽、所述锯齿结构的齿槽和所述承托槽的数量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震荡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震荡部包括由电机控制的震荡块和设置在震荡块两侧的敲击部。
第一震荡部的作用在于加速粉体在灌粉口内的传输速度以及通过震荡加热管使得加热管内部的粉体填充密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中固定部外侧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可在水平面上沿着中固定部所在直线的法相方向活动,用于固定加热管的管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加固杆的内侧设置有柔性接触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承托槽上开设有贯通所述承托槽底部的缝隙,用于放置加热管的导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下固定部可在所述滑槽上上下移动。
适用不同长度的加热管时,先调节下固定部的位置以适应其安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灌粉口包括管路和管路端部的硬质出粉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热管固定灌粉结构固定效果好;
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热管固定灌粉结构能够加快粉末灌输;
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热管固定灌粉结构适用于不同长短的加热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加热管固定灌粉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区放大图;
图中,1-支架、11-滑槽、2-灌粉口、21-硬质出粉部、3-上固定部、31-限位槽、32-第一震荡部、321-震荡块、322-敲击部、4-中固定部、41-锯齿结构、42-加固杆、5-下固定部、51-承托槽、52-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加热管固定灌粉结构,包括支架1,以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支架1上的灌粉口2、上固定部3、中固定部4和下固定部5;所述上固定部3包括若干个与加热管轮廓相配适的限位槽31;所述中固定部4包括锯齿结构41,所述锯齿结构41的齿槽与加热管轮廓相配适;所述下固定部5包括与加热管底部轮廓相配适的承托槽51;所述灌粉口2、限位槽31、所述锯齿结构41的齿槽和所述承托槽51的数量一致。
所述灌粉口2还包括管路和管路端部的硬质出粉部21。
所述上固定部3上设置有第一震荡部32,所述第一震荡部32包括由电机控制的震荡块321和设置在震荡块321两侧的敲击部322,通过电机使得震荡块321撞击敲击部322,能够加速粉体在灌粉口2内的传输速度以及通过震荡加热管使得加热管内部的粉体填充密实。
所述中固定部4外侧设置有加固杆42,所述加固杆42可在水平面上沿着中固定部4所在直线的法相方向活动,用于固定加热管的管体,所述加固杆42的内侧设置有柔性接触条。
所述承托槽51上开设有贯通所述承托槽51底部的缝隙52,用于放置加热管的导线;所述支架1上开设有滑槽11,所述下固定部5可在所述滑槽11上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思创电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思创电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2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碳纤维、燃料电池、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控薄膜冲孔的送膜卷膜装置